阳子之宋①,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②,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③,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注释]
①阳子,即阳朱。之,到。
②自美,言态度骄亢。
③自恶,言态度卑下。
[译文]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馆里。旅馆主人有两个小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而丑陋的小妾被主人宠幸,美丽的却不被宠幸。阳朱问其中的缘故。旅馆的主人答道:“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但我却不觉其美;那个丑陋的,自以为丑陋而谦卑,但我却不觉其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行为良好,又不自以为良好,走到哪里不被人爱戴呢?”
外物
[导言]
《外物》篇主要申明第一句“外物不可必”的意思。也即,外来的事物利与害都没有一定。处世只有明白大道,虚心接物,方可以全身免害。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①,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③。木与木相摩则然④,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⑤,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月收入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⑥。不得成⑦,心若县于天地之间⑧,慰沈屯⑨,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⑩,于是乎有然而道尽。B11*
[注释]
①“伍员”句,伍员,即伍子胥,因忠谏夫差被杀。夫差取马皮作袋,为鸟之形,盛其尸,浮之江水。
②“苌弘”二句,苌弘在蜀地因忠而被谗谮而自杀。蜀人将它的血收藏起来,三年而化为碧玉。
③孝己,殷高宗之子。十分孝顺。但后母虐待他,因而忧苦而死。曾参,孔子的学生,对父母极孝顺。但父母不喜欢他,常常打他,几乎要打死他,所以他悲伤。
④然,即燃,燃烧。
⑤(ɡāi),即骇,惊骇。
⑥“有甚忧”句,意为人有大的忧愁的原因,是人心存利害之念。害固然有害,利也有害于人心,故常陷溺于利害得失之间,忧愁不已。
⑦,怵惕,惊惧不安之貌。
⑧县,即悬。
⑨慰(mǐn),苦闷。沉屯,沉郁。
⑩月,指人心之清明如月。
B11#ǎ簦酲),即颓然。
[译文]
外来的事物利与害都没有一定。像好人如龙逢被杀,比干被剖心,箕子装疯;而坏人像纣时的奸臣恶亚被斩,桀和纣灭亡。做君主的没有不希望做臣子的对自己忠诚的。但臣子忠诚又不一定被君主信任,因此伍子胥被杀后浮尸于江,苌弘自杀后精血收藏三睥后化为碧玉。做父母的没有不希望孩子孝顺,但孩子孝顺却未必能得到父母之爱。因此孝己虽孝顺,却忧病而死,曾参虽孝顺,却悲伤哭泣。木头与木头摩擦就会燃烧,金属在火中就会熔化,阴阳错乱,不顺五行,那么天地就会十分惊骇,因此雷电交加,焚毁大槐树。人有大忧愁,是因人心存利害之念。害固然有害,利也有害于人心,故常陷于利害得失之间,忧愁不已。这都是把利害得失看得太重,因此内心惊惧,不得安宁平和,心就像悬在天地间一样,不踏实,而且苦闷,沉郁。利与害在心间互相交织,磨擦,心就如生了火似的,燥热,人心之清明被这股燥热之火毁掉,就像雷电焚毁大槐树一样。于是内心颓然,生机尽灭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声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得,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臣也。君凯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②!’”
[注释]
①邑金,百姓租赋封邑之物。
②肆,即市,买卖场所。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