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己智慧

羊皮卷[电子书]

独处对于有才智的人来说,其好处是加倍的。首先,可以使他清静;其次,他不必同其他人在一起——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在与世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需要抑制自己来面对厌恶甚至危险。拉·布鲁耶(La Bruyere)说得好: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是因为不能独处。喜欢与人交往确实非常危险,有时甚至会致命,因为它意味着要接触世人,而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道德低劣,而且资质愚钝或者刚愎自用者。如果不爱社交,对那些人就不必理睬。倘若自身有足够的条件,不需要同那些人来往,实在是一大幸事,因为我们的痛苦都来自需要与人交际、交往。与人交际会使我们心境的平静被破坏,而在幸福的要素当中,心境平静是仅次于健康的,这一点我已经说过了。如果没有相当时间的独处,是不可能做到心境平静的。我们进行社交的主要理由是彼此有所需要;当彼此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本要分手的人们又因为烦闷寂寞而聚集到了一起。如若不是这两个理由,人们很有可能都会一个人独居。这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自己就是这世上惟一的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充分领略这种绝对重要的感觉,而在喧嚣嘈杂的真实人生中,这种感觉却极易受到令人痛苦的否认,很快就会萎缩,消散不见。根据这个观点,独处可谓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在此种状态中,我们每个人都好似亚当,快乐无比。

如果一个人能面对自己,独立自处,那将会有无穷尽的好处。西塞罗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可以完全自立、并独具才干的人,他的生活不可能不快乐。一个人越有独立的才能,那别人对他的重要性就越少。正是由于这种自足的感觉,使得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了不跟世人相处而宁可做出不小的牺牲,至于实际上是克制自己去积极参与那些活动就更不用说了。一般人乐于社交,能与人相处和睦,则是出于一种相反的感觉——他们容易与别人相处,却不容易与自己相处。此外,对于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个世界并不敬重,受到敬重的尽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因此,某些人的隐居独处就能说明他们独具特异才华,换句话说,他们的隐居独处是拥有特异才华的结果。所以,自尊自重的明智之士都会限制自己生活的必要条件,以便使其自由得以保持或扩大,不过由于每个人还是得与世人有所往来,他就尽可能地将深交限制到最少。

幽居的烦恼

很明显,爱好孤独是次要的、慢慢养成的习性,而并不是人性中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冲动。作为高贵心灵的较为显著的特征,它的发展一定要克服某些本能的欲望,而且还要不时与魔鬼的诱惑作实际的对抗。后者诱使我们“与人为伍”,走向社群,而将那令人忧郁、摧毁心智的“独处”摒弃。魔鬼如是说,就算是最坏的社交活动,也充满意义,能使人们感受到一份人类情谊:

这样的痛苦生活会将你舍弃,

它像一只兀鹰在啄食你的胸膛!

所见最坏的社会也能使你显出,

你是属于大众之中的人物之一。

贺拉斯说得不错,人生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带着若干缺点的。或者用印度的一句谚语来说就是,莲花尚且有梗茎。幽居固然好处众多,但是其不便和缺点也不在少数,不过跟与人相处的诸多烦恼比起来,那就不值一提了。所以,身怀真才实学之人不与他人交往,一切会顺利得多。不过,幽居有一项不易被人觉察的坏处,那就是:由于整天都呆在家里,对环境的变化,身体会非常敏感,甚至连从门缝吹进来的小小微风都可以令他们病倒。同样,我们的性情也是如此,因为长期幽居,我们的脾气会变得异常敏感,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故,最无所谓的话或态度,都足以使我们感到困扰和冒犯——通常普通人是不会注意这些小事的。

社交与年龄

我们还可以从别的观点来对喜爱社交的冲动进行审视。在严寒的季节,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我们通过某种方式,与他人有所接触,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不过,一个本身在才智上已积聚了大量热量的人,是不需要依靠那种办法来取暖的。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跟他的才智是成反比的:假如要说某人很不友善,那几乎等于是说他才干能力极强。

喜欢与人交往的程度,一般与自己的年龄大小成反比。一个小孩子只要被单独留下几分钟,就会惊恐不已,可怜地哭泣;接着,如果不让他离开房间,对他来说就是严重的惩罚了。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很快就能够打成一片,除了极少数心灵高尚的青年会乐意独处——不过如果整天都一个人又不合适了。成年人整日都是独自一个人也无所谓。年龄越大,就越不会把独处当回事。那些知交零落、对交际毫无兴趣的老人,就最适宜独处了。从有些个别例子来看,智力同这种喜欢与世隔绝、一人独处的倾向直接相关,说到底是有某种贵族情结在其中作祟。

  • 下一篇 处世智慧
  • 上一篇 认识自我
  •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