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己智慧

羊皮卷[电子书]

我所说的精神上的空虚,和心灵的贫瘠,还将使另一种不幸降临。当一群杰出之士,为了提倡某一高尚或理想的目标而集会结社时,结果会使无数的大众一拥而上。各地均是如此,后者只是为了打发烦闷寂寞,或是其天性上的其他什么缺陷。任何事情,只要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快乐,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马上去攫取。这些人当中,有的会偷偷摸摸地溜进去,有的则会拼命挤进去,接下来就是将它完全摧毁,或是放肆改变,到最后它的目的会变得与当初完全相左。

聪明人和愚人

聪明人首先要争取的,就是使自己免于痛苦和烦恼,求得安静和闲暇,也就是一种宁静朴实、无人干扰的生活。故而,在稍微了解“世人”之后,他会宁愿默默无闻,倘若他身具大才智,甚至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如若内心越为充实,他对其他人的需要就越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这就是高度的智慧会使人不合群的原因。当然如果可以用智慧的“量”来弥补“质”的话,那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还有值得过活的理由。但是,不幸的是,一百个愚人也抵不上一个聪明人。

普通人一旦摆脱了贫困的痛苦,便会不惜一切要消遣、交朋结伴,逢人就结交,生怕独自一人。因为所有人在独处时,都惟有依靠自己,各人的自身条件如何都会显露出来。可怜的个性乃是人的终身负担,愚人纵然出身不凡,仍会为其个性所累,而充满才智的人由于具有生动的思想,在他眼里,荒地也能人群密布。塞尼加说:“愚蠢即是负累。”确实是至理名言,《圣经·德训篇》的一句话也可与之进行比较:“愚人的生命远逊于死亡。”一般而言,有人喜欢交朋结友,正是由于他智慧低下,个性从俗。一边是独处,另一边则是庸俗、随波逐流,我们在这世上的选择,大抵很难超出这两端。我曾经读过一份法文报纸,上面介绍,北美有些黑人最喜欢一大群人在小块地方聚集,因为他们就是乐于彼此相伴。

明 智 之 人

明智之人就好比是独奏一件乐器的音乐家,无须借助其他人就能独力完成演奏会。这样的人,自身就相当于一个小世界。他心智专一,独立奏出的音乐所得的效果,不亚于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所得。他就好比钢琴一样,在乐队中没什么地位:如果他是一位独奏者,也许由其个人担纲演出;或者,如果是跟其他乐器在一起,那么他只能担任主奏;又或者,他在合唱中担任主唱。不过,这个比喻也许能使有些不爱交际的人有所领悟,然后定出一条常规:如若我们所交往之人缺乏高素质,可以增加其数量,以做某些补偿。如果对方乃聪慧之士,有此一人做伴便已足够;但倘若与你交往的尽是普通大众,就可多认识几位,因为根据演奏俄国管号的类推,让他们一起合作,就能产生一些好处。愿上天赐予你耐心,让你将任务完成!

伟大的心灵

正如学校老师不愿意与他身边闹哄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一样,作为人性的真正导师,伟大的心灵自然不愿意时常与他人为伍。那些伟大心灵的使命,是指导人类从“错误”的海洋中渡过,并安全抵达真理的彼岸——使人类摆脱野蛮而庸俗的深渊,而上升到文明与教化的光明之中。具有伟大心灵的人,虽然在这个世界生活,但却并不真正属于这个世界。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之间有着明显差异,不过这个过程是逐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开始慢慢明白自己的地位。由于实际上的退隐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心智方面的孤独又得到巩固。除非是那种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流行庸俗的人,否则难以接近他们。

任何伟大的心灵都注定是孤独的——可能有时人们会对这一命运感到遗憾,不过选择孤独总是会少有灾祸。“该怎么做我就敢怎么做”,当我们年事渐长时,会很容易就说出这句话。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我们就越会想到要将余生专注于智慧上的事,而不再关心人生的实务。只要我们神智健全,再将个人才能与我们过去所取得的那些知识和经验加以配合,那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学科的研究,都会感觉轻松有趣。当我们处于蒙昧之时,对于许多事物都所知有限,但现在这些事物都已变得明朗清晰,每有成果都会使我们觉得困难已经克服。长时间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令我们不再对别人抱有过高期望。我们发现,与人交往得更深入,并不会收获更多。在以前,乐于独处需要牺牲自己走向社群的欲望,而现在它已成为我们自然内在的单纯品性——如同水之于鱼,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本有素质。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同一般人,他必然是孤立的,为什么说这样的人越老越感觉到他的处境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背负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原因所在。

独处的好处

  • 下一篇 处世智慧
  • 上一篇 认识自我
  •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