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日上谕:张之洞、陈宝箴奏请饬妥议科举章程,并酌改考试诗赋小楷之法一折,乡会试改试策论,前据礼部详拟分场命题各章程,已依议行。兹据该督等奏称宜合科举经济学堂为一事,求才不厌多门,而学术仍归一是,拟为先博后约,随场去取之法,将三场先后之序互易等语,朕详加披阅,所奏各节,剀切周详,颇中肯綮,着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首场按中额十倍录取,二场三倍录取,取者始准试次场。每场发榜一次,三场完毕。如额取中,其学政岁科两考生童,亦以此例推之。先试经古一场,专以史论、时务策命题,正场试以四书义经义各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朝廷于科举一事,斟酌至再,不厌求详。典试诸臣,当仰体此意,精心衡校,以期遴选真才,至词章楷法,虽馆阁撰拟应奉文字未可尽废。如需用此项人员,自当先期特降谕旨考试,偶一举行,不为常例。嗣后一切考试,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下,以励硕学而黜浮华,其未尽事宜,仍着该部随时妥酌具奏。钦此。
谨案:以科举取士,必不能得人才也。故不惟八股当废,即科举亦当全废,而一切学级,悉自学校出,此乃正理也。然此次不即尔者,盖使数百万之老举人、老秀才,一旦尽失其登进之路,恐未免伤于急激,且学校生徒之成就,亦当期之于数年以后。故此数年中借策论科举为引渡,此亦不得已之办法也。此上谕中谓合科学学堂为一事,即此意也。我朝自乾隆以后,专以楷法取士。自举人之复试,进士之殿试朝考,翰林之大考,以及考试差、考御史、考中书、考庙生、考教习、考优贡拔贡乃至考军机章京,考总理衙门章京,莫不惟楷法是重,苟楷法不工,虽有贾董之学,管乐之才,亦必见摈,其工者则虽一书不读,一事不知,亦可以致高位,持国柄,故楷法之汩没人才,尤甚于八股焉。盖八股之考试,通籍以后,即可不用,而楷法之考试,当官者所旦夕而陷溺也。皇上一切扫除而更张之,然后举国之士民,得以有用之精神,治有用之学矣。
初八日上谕:孙家鼐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一折,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达民情,必应官为倡办,该大臣收所拟章程三条,似尚周妥,着照所请,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所出之报,随时进呈。其天津、上海、湖北、广东等处报馆,凡有报章,着该督抚咨送都察院及大学堂各一份。择其有关时务者,由大学堂一律呈览,至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利弊,开扩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用副朝廷明目达聪,勤求治理之至意,所筹官报经费,即依议行。钦此。
谨案:专制之国家,最恶报馆,此不独中国惟然,而中国尤甚者也。往者各省报馆,多禁发刊,故各报皆借西人为护符,而报章亦罕有佳者。乙未和议成后,康有为、黄遵宪等开强学会,刊《强学报》,旋被封禁。丙申间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等,乃续开《时务报》于上海,大声疾呼,读者颇为感动,士论一变,至今年六月,皇上命取《时务报》呈览,至是特设官报,派通才督办,盖洞知各国民智之开,皆由报馆,故于维新之始,首注意于是也。至于各处报章,悉令进呈,并命胪陈利弊,据实昌言,毋存忌讳,虽古圣之悬旧桀欤岂能比之哉。虽泰西立宪政治之国,亦不过是也。
十一日上谕:李端┳喔魇⊙堂请特派绅士督办等语。现在京师大学堂,业经专派管学大臣克日兴办。各省中学堂、小学堂,亦当一律设立,以为培养人才之本。惟事属创始,首贵得人。著各直省督抚就各省在籍绅士选择品学兼优能符众望之人,派令管理各该处学堂一切事宜,随时禀承督抚认真经理。该督抚慎选有人,即著奏明派充,以专责成,而收实效。钦此。
谨按:我国以资格用人。直省地方长官,类皆庸老冗桑不通外事。且定例,本省之人不能任本省官。以数千里外之人,治数千里外之事,其必不能周备明矣。皇上改革之始,尤注意于教育制度,故各省州县遍设学堂之诏屡颁。此诏命以各省在籍绅士督办,实为地方自治之权舆。盖将以学校一事为起点,推而及于他事也。
同日上谕:李端┳嗲肷靖脑蚶等语。各衙门咸有例案,勒为成书,癚若画一。不特易于遵守,兼可杜吏胥任意准驳之弊。法至善也。乃阅时既久,各衙门例案太烦,堂司各官不能尽记,吏胥因缘为奸,舞文弄法,无所不至。时或舍例引案,尤多牵混附会。无论或准或驳,皆恃例案为藏身之固。是非大加删订,使之归于简易不可。著各部院堂官督饬司员,各将该衙门旧例,细心癛绎。其有语涉两歧,易滋弊混;或貌似详细,揆之情理,实多窒碍者,概行删去。另定简明则例,奏准施行。尤不得藉口无例可援,滥引成案,致启弊端。如有事属创办,不能以成例相绳者,准该衙门随时据实声明,请旨办理。仍按衙门烦简,立定限期,督饬司员,迅速办竣具奏。将此通谕知之。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