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庄子选读[电子书]

[注释]

①(tǎn àn):不明貌。

②化声:言随物而变,谓之化声。

③天倪:自然之分。

④因:任也。曼衍:变化。

⑤忘年忘义:成玄英说: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于生死,所以忘年也。义者,裁是非也,既一于是非,所以忘义也。

⑥振:畅也。竟:穷也。寓:寄也。

[译文]

假如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输给了你,你果然是对的吗?我果然是错的吗?我胜了你,你输给了我,我果然是对的吗?你果然是错的吗?或者我和你部分对,部分错?或者我和你都对?或者我和你都不对?我和你都不能评判。因此人们就变得不明白了。那么谁可以评判?让和你观点相同的人评判吗?既然与你的观点相同,又如何评判?让和我的观点相同的人评判吗?既然与我的观点相同,又如何评判?让与我和你的观点不同的人评判吗?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不同,又如何评判?让与我和你的观点相同的人评判吗?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相同,又如何评判?既然我与你与他人的观点均不一致,均不能互相了解,那么我们指望谁呢?也许只能随物变化,无心而行了。与自然之分相合,任其自然而为就行了。什么叫与自然之分相合呢?那就是:是非然否皆是虚妄。“是”不一定是“是”,“然”不定是“然”。“是”若是绝对的“是”,那么“是”与“不是”的差别应是绝对无疑的,“然”若是绝对的“然”,那么“然”与“不然”的差别也应是绝对无疑的。但现在“是”在一定条件下就是“非”,“然”在一定条件下就是“否”,因此说“是不是,然不然”。忘记生死,忘记是非,将之等同,理畅于无穷,斯意寄于无穷,无须言说,就能达到随物变化,逍遥自在的理想境界。

罔两问景曰①:“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②?”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注释]

①罔两:景外之微阴也。景:影。

②无特:行止无常也。

[译文]

罔两问影子说:“向先你行动,现今你休息,向先你休息,现今你行动,你为什么行止无常呢?”影子说:“难道我要依靠某种东西才这样吗?我依靠的那种东西又要依靠什么东西才使我这样吗?难道我要依靠别的东西,就像蛇爬行要依靠肚子下的皮,而蜩飞翔要靠翅膀吗?我哪里晓得为什么行动须依赖别物?我哪里知道为什么行动无须依赖别物?其实,我之所以这样,都是自然而然,无待而独得者。”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①!不知周与。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也?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注释]

①喻,当作愉。《说文》:愉,乐也。

[译文]

当初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翔的蝴蝶,自快得意,悦愉而行。不知道世上还有庄周。一会儿醒来,则又成为庄周了。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为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但在梦中却浑然一体,没有区分,这就叫物化。生主

养生主(节选)

[导言]

《养生主》讲养生之道,那就是回避事物的矛盾,顺着事物的自然之性去生活,而又不为万事万物所羁绊,这样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①。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③,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注释]

①涯:尽,限,极。

②殆:危险。

③缘:顺。督:中。经:常。

[译文]

人的一生,年寿有尽,而知识无穷。拿有限的光阴,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啊!人们如果蹈此以有涯随无涯之弊,而仍自以为智,那就更危险了。一个得道的真人,只知依顺自然之常理,为所当为之事,对于世俗那种认为善者必加之以荣誉,恶者必加之以刑辱的做法,漠 然无动于衷。顺乎自然之中道以为常,就可以保护身体,不受刑戮;可以保全精神,不受忧怵;可以供养父母,不受冻馁;可以享尽天年,不致中道夭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②,砉然响然③,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⑤,乃中经首之会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