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的企业曾经有过辉煌,最终却昙花一现。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用人上的失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折戟沉沙的企业面前,一批批企业巨轮扬帆远航,追寻这些企业成功的足迹,它们无一不是选人用人的成功者,无一不是聚集了一批雄厚的人才。如果不重视人才,也许你一辈子都只能当个小作坊主。这就给了现代企业领导者以启示,领导者想在企业界有所作为,就必须重视人才,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人才队伍,在识人用人方面下大功夫。
精彩典故:
李世民重用魏征
在唐高祖李渊执掌朝政时,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征曾试图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取得皇位后,当上了太宗。在追查李建成余党时,魏征被李世民抓获。按当时的惯例,理当治其灭门之罪甚至株连九族。但太宗李世民很爱惜人才,因而没有这样做。太宗在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态度坦然而且并无惧色,说:“人各为其主,可惜李建成不听我的劝告,否则今日胜负成败尚未可知!”太宗见他机警刚直,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不计前嫌,不仅没有给他治罪,而且加以重用,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刘备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闻诸葛亮很有才学,又有能力,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没多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不料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张飞本来就不愿意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局的想法。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可能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没必要再去请了。张飞还说自己要一个人去叫,如果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就和他俩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确实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就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当代镜鉴:学会“吸才大法”
能广泛吸收人才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古人说得好:“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领导者要管理有方,成就大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广招天下精英,使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领导干部只有尊重人才,善用人才,让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才能使国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现代企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用人机制,一定要从五湖四海广纳贤才,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不管其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只要是有才之人就要吸收进来。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如果一个领导者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那么他在用人问题上就不会广纳贤才,选贤任能,而只能是“武大郎开店”,高我者莫用。到头来,他手下可能只有一些阿谀逢迎、无德无能的庸才,这样的企业必将走向失败。相反,一个领导者若能宽以容人,举贤荐能,他周围必然是人才济济,能取其长补己之短,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宽以容人的关键在于要容人之长,敢于用那些才能比自己强的人,毕竟人无完人,如果因对方的某些缺点就不予接纳,可能会成为企业的遗憾。另外,领导者也不能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休,要能略人小过,切忌肆意渲染,甚至把下属的短处当做“把柄”揪住不放。要勇于容人之言,“忠言逆耳利于行”,应该敢于使用讲真话,讲逆耳之言的人。
优秀的领导者要把用能人、用强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向人才要效益。创新型的企业要用能创造效益的人,不拘一格开放式使用人才,要彻底打破和抛弃过去所谓级别、干部身份的陈旧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真正想成就大事的人能干事,干大事。
总之,善用人才是一门学问,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好这门学问,使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为推进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以公平正直对待你的员工
韩非子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