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世说新语[电子书]

  嵇康好老庄,性淡泊,非但气度不凡,而且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所以王戎对此表示钦佩。

  十七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①,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②,和哭泣备礼③。武帝谓刘仲雄曰④:“卿数省王、和不⑤?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①和峤(?—292):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为颍川太守,迁中书令,为武帝所器重,曾参与灭吴谋议。惠帝时拜太子太傅。

  大丧: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瘦骨嶙峋,支离床席。鸡骨,形容瘦弱憔悴的样子。支,支离。

  ③备礼:礼数完备周到。

  ④武帝: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之子。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刘仲雄:刘毅(?—285),字仲雄,西晋东莱掖(今山东掖县)人。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

  ⑤卿:古时君对臣之称。

  数(shuò朔):屡次,常常。

  省(xǐng醒):看望。

  不:通“否”。

  【评析】

  王戎与和峤都是孝子,但他们表现孝道的方式各不相同。和峤以礼法自持,哭泣备礼,一切按照礼法。王戎是清谈家,不拘礼制,饮酒、食肉、观棋,置礼法于不顾,然内心之哀伤却使其形销骨立。两人一重形式,一重内心。也多亏刘毅的直言,改变了晋武帝对王戎的看法。

  十八

  梁王、赵王①,国之近属②,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③,以恤中表之贫者④。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也。”

  【注释】

  ①梁王:司马彤,字子徽,司马懿之子。司马炎称帝后封为梁王,永康初(300)为太宰。

  赵王: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之子。晋武帝封其为赵王。惠帝永康初与梁王一起废贾后,次年自立为帝,不久被杀。

  ②近属:近亲。

  ③裴令公:裴楷,字叔则,西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官至中书令,故称“裴令公”。

  二国租钱:梁、赵两个封地的租税钱。

  ④恤(xù序):救济。

  中表:与祖父、父亲姐妹的子女(称外表)或祖母、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称内表)的亲戚关系。

  【评析】

  裴楷不仅取梁、赵二王的租税钱来救济中表之贫者,就连自己的宅园也慷慨赠送。他所以能如此,不仅是因为性情宽厚,而且他也已经达到了任心而动、不计毁誉的境界。

  十九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①,不在能言之流②;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③。将无以德掩其言④?”

  【注释】

  ①太保:官名,指王祥。

  正始:三国魏齐王曹芳年号(240—248)。

  ②能言之流:指王弼、何晏等清谈之士。

  ③中(zhòng仲):适宜,得当。

  ④将无:莫非,测度之词,这里表示肯定语气。

  【评析】

  王祥不在擅长清谈的人物之列,但他话中的道理无不恰到好处,清雅而又深远。所以,王戎认为王祥是因为德行过高,遮掩了他善于清谈的能力。

  二十

  王安丰遭艰①,至性过人②。裴令往吊之,曰③:“若使一恸果能伤人④,濬冲必不免灭性之讥⑤。”

  【注释】

  ①王安丰:王戎,进爵安丰县侯,故称。

  ②至性:指至孝之性。

  ③裴令:裴楷。吊:哀悼、慰问。

  ④若使:假如。

  一恸(tòng痛):指悲哀之极。一,用在动词“恸”之前,表示哀伤程度之深。

  ⑤濬冲:王戎。

  灭性:灭绝人性之常。

  【评析】

  《孝经·丧亲》:“毁不灭性,圣人之教也。”儒家认为哀伤不应危害健康,不能到灭绝人性之常的程度。王戎为母丧而哀伤过度,所以裴楷认为王戎恐怕会遭到“灭性”的讥讽。

  二十一

  王戎父浑①,有令名②,官至凉州刺史③。浑薨④,所历九郡义故⑤,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⑥,戎悉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