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节选)

庄子选读[电子书]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乎其清也①。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②。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③,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④。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⑤,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聘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注释]

①(liáo),清澈的样子。

②考,击也。

③“素逝”句,意为抱朴以往,羞通于庶物。

④采,求也。

⑤忽然、勃然,皆无心而应之貌。

[译文]

先生说:“道,是高深莫测的,譬犹渊海,又十分清澈。钟磬不得其和不鸣,不敲击亦不鸣。这说明道起于虚寂,感物而后应。万物的感应皆本无心,谁又能确定它的性质?故有王德的人,不骄不矜,任真而往,即抱朴以清高,故羞通于庶物,立足于固有的真性而智慧达于不测的境地,因此他的德行广大。他心思的彰显,是外物的感应。因此他的身体不凭借道就不能产生,他的生命不凭借德就不能明达。任凭外貌之美丑,不管寿命之长短,立盛德以匡时,用至道以通物。能够这样而为,难道不就是王德吗?真是浩大啊!无心而出,无心而动,因循任物,物则从之。这说的就是具有盛德的人。道,看上去深远玄奥,听起来寂然无声。深远玄奥之中,却能看见明晓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见和谐的乐音。深之又深之中却能产生万物,玄而又玄之中却能产生精神。因此道与万物相连,道本虚无却能供给万物的需求,随时变化,成为万物的归宿。故或大或小、乍短乍长、乃至修远,皆恣而任之,悉供其求。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①。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注释]

①此处的知,离朱,诟,象罔皆假托之人名,用来比喻得道的情形。知,即智,智慧。离朱,指色彩。诟,指言辩。象罔,指似有象而实无,无心之谓,也即真,或曰道。

[译文]

黄帝在赤北之北游玩,登上昆仑山的高峰向南眺望,游玩归来时遗落了玄珠,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寻求,找不到,派明察秋毫的离朱去寻求,找不到,善于言辩的诟去找也未找到,于是派无形迹的象罔去找,结果找到了。黄帝说:“奇怪呀!只有象罔才可找到玄珠吗?”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缺,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尧问于许由曰:“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①。”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②!缺之为人也,聪明睿智,给数以敏③,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④,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⑤。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注释]

①配,合也。藉,因也。要,邀也。

②殆,近也。圾,危也。

③给,捷也。

④绪,端也。使,役也。(gāi),碍也。

⑤“与物”句,意为受外物影响从不曾有个定则。

[译文]

尧的老师叫许由,许由的老师叫缺,缺的老师叫王倪,王倪的老师叫披衣。尧向许由请教道:“缺之德合于天吗?我想借王倪来邀请他做天子。”许由说:“若他为天子,天下将岌岌可危了。缺为人,聪明睿智,行动办事快捷机敏,天赋过人,并且竟然用人为的心智去调合自然的禀赋,那么自然之性,必将失之远矣。他只知道审禁苍生之祸患,而不知苍生之祸患皆因智慧而产生。故治标而不能治本,这样的人,其德能合于天乎?他将要以人为来摒弃自然,以己身为本,引物使归于己,令天下异形,从我而变,这样物皆失其本性了。他又尊崇智慧以统治天下,驰奔逐,其速如火。他这样做,终将会被琐事所役使,将会被外物所拘束,受外物影响而从不曾有个定则。这样的人,哪配做天子呢?虽然这样,缺品德高尚,依然可做百姓的长官,只是不宜做天子罢了。治理天下,必将是天下大乱的祸因,治是臣子的祸患,国君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