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世说新语[电子书]

  ③彦会:贤士聚会。彦,对士的美称。

  ④言咏:谈论吟咏。

  ⑤写:抒发。

  ⑥《渔父》:《庄子》中的一篇,写孔子与渔父对话,渔父劝孔子弃仁义礼乐,返真归朴。

  ⑦通:解释,阐述。

  ⑧才藻奇拔:才情和辞藻都很秀异特出。

  ⑨粗难:粗略地加以驳难。

  ⑩干:干犯,冒犯,指反驳。

  ⑾拟托:比拟寄托。

  ⑿萧然自得:潇洒得意的样子。

  ⒀厌心:心满意足。厌,满足。

  ⒁一往奔诣:指直接阐明要领,达到很高境界。

  【评析】

  支遁、王濛、许询等都是一时名流,清谈高手,鲜有人能与之抗衡,但在谢安面前,却都不免有些逊色。

  五十六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①,悉在会稽王许②,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④,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⑤,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拊掌而笑⑥,称美良久。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

  孙安国:孙盛。

  王:王濛。

  谢:谢尚。

  ②会稽王:简文帝。

  许:指住所。

  ③《易象妙于见形》:孙盛作,今佚。

  ④真长:刘惔。

  ⑤辞难:言辞驳难。

  简切:简明贴切。

  ⑥拊(fǔ府)掌:拍掌。拊,拍。

  【评析】

  殷浩、孙盛、王濛、谢尚等善于清谈的众名士都在会稽王司马昱处聚会。殷浩与孙盛一起谈论《易象妙于见形论》这篇文章。孙盛意气飞扬,傲视众人,满座名士虽然不同意他所说之理,但言辞上又不能使之屈服。会稽王认为如果刘惔来,就应该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迎接刘惔。刘惔到后,先让孙盛叙述原来的义理。孙盛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意见,可能有点心虚,自己也感觉比不上先前所说的。刘惔于是就说了两百多句话,言辞、驳难都简明贴切,孙盛被折服了。满座名士同时拍掌而笑,称赞不已。这则故事形象地反映了魏晋名士们清谈时的热烈场景。

  五十七

  僧意在瓦官寺中①,王苟子来②,与共语,便使其唱理③。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④。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注释】

  ①僧意:东晋僧人,事迹不详。

  ②王苟子:王修。

  ③唱理:提出玄理。唱,通“倡”。

  ④筹算:计算用的筹码。

  【评析】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修来与他清谈,请他提出玄理。僧意提出了圣人是否有感情的问题,王修认为没有。僧意又问道:“圣人像柱子吗?”王修说:“像筹码,虽然没有感情,运用它的人却是有情的。”僧意道:“那又是谁来运用圣人呢?”王脩回答不出来就离开了。圣人有情还是无情的问题是魏晋士人所喜欢探讨的问题,反映出经学对士人思想的束缚已经被打破。

  五十八

  司马太傅问谢车骑①:“惠子其书五车②,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注释】

  ①司马太傅:司马道子(364—403):晋简文帝之子,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太元十年(385)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朝政,奢侈无度,后为桓玄所杀。

  谢车骑:谢玄。

  ②惠子:惠施,战国时宋人,哲学家,名学的代表人物,与庄子为友。知识渊博,以善辩为名,对先秦逻辑学的发展有贡献。有《惠子》一书,已佚,仅散见于《庄子》、《荀子》等书。其书五车:形容惠施读书著书之多。

  【评析】

  司马道子问谢玄:“惠施著书有五车之多,为什么没有一个字涉及玄理?”谢玄说:“应当是他的奥妙之处没有流传下来吧。”确实,惠施的著作虽多,但至魏晋时已经散佚殆尽。

  五十九

  殷中军被废①,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②。遇见一道人③,问所籖④,便释然⑤。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