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在郭象、向秀二家之外,揭示新的义理,都是当时贤人思考时所不曾想到的,后人于是就采用支遁所阐明的义理。可惜支遁的论述至今已经失传。
三十三
殷中军尝至刘尹所①,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②,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③强学人作尔馨语④!”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
刘尹:刘惔。
②游辞:指无根据、不着边际的话。
③田舍儿:没有学养之田家子,鄙薄之称。
④尔馨:如此,这样,晋时口语。
【评析】
刘惔与殷浩清谈,殷浩虽然处于劣势,但他还是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结果刘惔把他称为乡巴佬。
三十四
殷中军虽思虑通长①,然于才性偏精②,忽言及《四本》③,便若汤池铁城④,无可攻之势。
【注释】
①殷中军:即殷浩。
思虑:思辩考虑。
通长:全部擅长。通,通通,全部。
②才性:三国魏末清谈命题之一,指才能与性格的相互关系。
③《四本》:《四本论》,钟会所著。
④忽:无心,不经意。
汤池铁城:滚水般的城池,铁铸般的城墙。形容坚固难攻的城池。
【评析】
魏晋时善于清谈之士各有专长,殷浩对才性关系问题特别有研究,所以只要谈到《四本论》,就会雄辩滔滔,令人无懈可击。
三十六
王逸少作会稽①,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②:“支道林拔新领异③,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④?”王本自有一往隽气⑤,殊自轻之⑥。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⑦,王都领域⑧,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⑨。”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⑩,花烂映发⑾。王遂披襟解带⑿,留连不能已⒀。
【注释】
①王逸少:王羲之。
作会稽:任会稽内史。
②孙兴公:孙绰。
③拔新领异:独出新意,标举不同见解。
④不:同“否”。
⑤一往:满腹。
隽气:指超脱、不同凡响之气概。隽,同俊。
⑥殊:很。
⑦许:住处。
⑧都:总。
邻域:指自设领域,拒人于千里之外。
⑨贫道:和尚自称的谦词。
小语:稍讲几句话。
⑩才藻:才思文采。
⑾映发:交相辉映。⑿披襟解带: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指打消了出门的念头。
⒀留连:指恋恋不舍。
【评析】
王羲之原本轻视支遁,总是保持距离,不跟和支遁交谈。支遁找了个机会向王羲之谈论《庄子·逍遥游》,洋洋数千言,才思文采新颖奇特,如繁花烂漫,交相辉映,这才让王羲之抛开成见,以礼相待。可见魏晋名士有时虽然存有偏见,但最终还是会折服于义理。
三十八
许掾年少时①,人以比王苟子②,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於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③,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④,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⑤,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⑥?”
【注释】
①许掾:许询。
②王苟子:王修,字敬仁,小字苟子,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王濛之子,善隶书。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到任而卒,年仅二十四岁。
③支法师:支遁。西寺:光相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城西。
讲:谈论,指清谈。
④苦相折挫:相互之间都竭力要折服对方。
⑤覆疏:指反复辨论。
⑥理中:得理之中,指玄谈之理不儒不倚恰到好处。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