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世说新语[电子书]

  ②事数:佛教术语。指五阴、十二入、四谛、十二因缘、五根、五九、七觉之声等。

  ③道人:即和尚。

  ④籖:类似书籖,读经时有疑难,即加籖作记号。

  ⑤释然:心中疑问消除的样子。

  【评析】

  殷浩被罢官废为庶人后,迁居东阳,大量阅读佛经,都能精通理解,只有读到带有数字的术语时不能理解。后遇见一位僧人,向他请教后就消除了疑问。可见殷浩悟性之高。

  六十二

  羊孚弟娶王永言女①,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②,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③,乃与仲堪道《齐物》④,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拔者久之⑤。

  【注释】

  ①弟:羊辅,字幼仁,官至卫军功曹。娶王讷之的女儿为妻。

  王永言:王讷之,字永言,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历官尚书左丞、御史中丞。

  ②东阳:王临之,王永言之父,官东阳太守,故称。

  ③雅:极,甚。

  ④《齐物》:《庄子》中的篇名。

  ⑤新拔:新颖特出。

  【评析】

  羊孚与殷仲堪一起谈论《庄子·齐物论》,殷仲堪对他加以驳难,羊孚说:“您到了四个回合后就会与我的见解相同了。”殷仲堪笑道:“我会一直辩到底,又何必要见解相同呢?”等辩难到四个回合以后见解竟然相通,殷仲堪为此久久地感叹以示钦佩。可见羊孚不仅参透了《庄子·齐物论》,而且也很有辩论技巧,可以预料到对手的思路。

  六十六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①,不成者行大法②。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③。萁在釜下然④,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①文帝:魏文帝曹丕。

  东阿王:曹植。

  ②大法:指死刑。

  ③漉(lù路):水慢慢渗下。

  菽:豆类。

  ④萁:豆茎。

  【评析】

  这则故事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但其真实性是大有疑问的。

  六十八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①,时人互有讥訾②,思意不惬③。后示张公④,张曰:“此《二京》可三⑤,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⑥,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⑦。

  【注释】

  ①左太冲: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其貌不扬,且又口吃。但为文辞藻壮丽。曾官秘书郎,后退出仕途,专意典籍。其构思十年所作之《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咏史》等诗作,亦深得好评。《三都赋》:赋篇名,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分别描写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城的山川、风俗、物产等。

  ②讥訾(zǐ紫):讥刺诋毁。

  ③不惬:不愉快。

  ④张公:张华。

  ⑤《二京》:指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二赋都是描写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的。

  ⑥皇甫谧(mì密,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晋武帝屡下诏征,都称病不就,终身不仕。中年患风痹,乃钻研医学,著有《甲乙经》。

  ⑦非贰:非议。

  敛衽(rèn任):整整衣襟,表示恭敬。

  【评析】

  左思作《三都赋》可谓殚精竭虑,洛阳纸贵的典故也是尽人皆知。

  七十二

  孙子荆除妇服①,作诗以示王武子②。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③。”

  【注释】

  ①孙子荆:孙楚。

  除:指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妇:指孙楚之妻。

  ②王武子:王济。

  ③伉俪:夫妻。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