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仁-第五章 仁者无敌:职场纵横的仁性法则

中华圣贤经典——仁[电子书]

让我们再来看看孙丽,她在北京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一次,老板交给孙丽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跟她事先声明“这件事难度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战”。尽管孙丽明白自己的实力,她觉得在公司众人中,老板主动找她征求意见,说明老板器重自己,所以孙丽一咬牙就接受了。结果,由于老板给的期限较短,孙丽的确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为此事孙丽遭到了老板批评,并受到了经济处罚。

“老板真过分,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活儿,我都说做不了,可他非让我做,没做完还罚我。”事后,孙丽跟身边同事这么抱怨。结果不久,老板又给她新任务,还好,这回孙丽完成得相当顺利。

正当孙丽高兴时,老板又把一个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她。并说,“这里我是老板,下属只有服从,不许抱怨。我不养白吃饭的人,适应不了就走人。如果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今天,孔子的观点仍然值得借鉴。如果说话时能随时注意听话者之“颜色”,我们就能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或马上停止说话或建议,这就能避免“君之所言未必上司长辈同事之所好”的尴尬场面。

一个人在该说话的时候不说是一种退缩隐匿的表现,予人的感觉是明哲保身或怕得罪人。“不言”也是一种意见,是一种“鸵鸟策略”。这在孔子看来也是君子在交际场合里常见的毛病之一。

总的来说,说话,尤其是在上司、长辈面前,应当做到长幼有序,上下有别,同时还要察颜观色,随时作适当的调整。除此之外,“侍于君子”不能因怕负责任而当哑巴,应该在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当然,要避免孔子所说“三愆”而说得中肯又及时,这就有待君子之慎重学习,多方演练,以达良好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