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五章

中华圣贤经典——信[电子书]

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信是职场之责

在职场中,“信”表现为忠诚、敬业、负责、信任,“信”是员工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以诚信来要求自己。无论是身为上司还是下属都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做到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云:“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诚信是百行之源、成事之本。只有以诚、信、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攀上事业的高峰。

1.赢得信任,赢得成功的机会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到处实行五种优良品德,就是‘仁’。”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惠人。恭敬则不会招致侮辱,宽容则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被人任用,勤敏做事的效率就高,给人恩惠就会让人听从指挥。”

国学链接:阳货其人

阳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诸子之言:

子张有志于做官从政,所以在这里孔子教他一些为官的道理。《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中,“平天下”被放在最后也是最高一个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能行五者于天下”,也可理解为与“明明德于天下者”是一个意思,其政治含义毋庸置疑。

这样一来,对孔子说的五种品德,也可以重新进行解释。恭,可理解为指对待政务、上司、同僚的态度,要使自己得到尊重,当然首先要尊重别人。宽,指对待与自己不同政见或异己分子也要善于包容、和睦相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翻脸。信,指身为下属要诚实守信,不能欺下瞒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才能够取信于上司,得到上司的重用。敏,是指思维敏捷,行动干练,讲求效能,这样才能够多出政绩。惠,则是要为治理对象创造更多的福利,如此一来群众也就服从管理了。

如果说,孔子对樊迟讲“恭、敬、忠”,主要是指个人品德修养方面,是与“内圣”相联系的;那么这里讲的“恭、宽、信、敏、惠”,则扩大了范围,是讲如何治理社会,也就是所谓“外王”之道。这五种德行,一方面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能行五者于天下”,也就是他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目的是使人民做到“有耻且格”。另一方面,这五种德行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风范。他认为每个有教养者,特别是统治阶级成员,都应做到恭敬诚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敬业负责、爱民惠民。

从对这五种品德之功效的解释,可以看出孔子无非是想让弟子做个“好官”,办事有效率有成绩,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上级的信任。在这五种品德中,“信”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为君子说话、立论诚实不欺,真诚无妄,才能建功立业。也就是说,身为下属,只有首先做到诚信,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与重用,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成功。

延伸思辨: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个千古不渝的真理。人生一世,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古今中外,举凡成大器者,莫不将“做事为要,做人为先”的信念根植于心。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诚信无欺,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说话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早晚会被他人唾弃。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站得端。

精彩典故:

晏殊诚实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