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回到家以后,心想这次肯定落选了。没想到第二天公司居然通知他去上班。后来,总经理才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车祸那回事,这只是一道面试题目,可悲的是那么多的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是诚实的。
这位总经理精心设计的面试题给每个求职者都上了一课,也让我们懂得只有诚实才是进入职场的通行证,远离诚实也就远离了成功。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他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容易叫人疑心。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
傅雷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来说可谓金玉良言,诚信是每个职业人必不可少的品质,它就如一张通行天下的金名片。每个职场中人都应该持有这张金名片,秀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越走越远。
2.一两忠诚抵得上千两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国学链接:“三省”的几种解释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三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诸子之言:
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在《论语·颜渊》中也有一段意义相近的话: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为: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在这里,孔子也谈到了“敬业”与“忠诚”的两个问题。“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努力追求,忠于职守。可见,我国古代圣贤对“忠诚”是十分看重的。
延伸思辨:忠诚不是愚忠
曾子要求人们对事业、交友、学习这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反省。其中,事业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曾子把对事业的忠诚摆在需要反省的首位,可见对其重视的程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把愚忠当做忠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狭隘地理解忠诚,认为忠诚就是无条件地效忠。其次,他们认为忠诚于老板就是绝对听老板的话,不论老板对与错。
在企业中,很多员工在老板面前唯唯诺诺,老板说一他也跟着说一,老板说二他也跟着说二,他心中明明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敢说出来,有时,明知老板错了,他们也大呼老板伟大、老板英明。他们以为,完全和老板的论调保持一致就是忠诚,完全听老板的话就是忠诚,奴性十足就是忠诚。更有人把忠诚与拍马屁混为一谈,他们对老板阿谀奉承,凡事都只图老板开心,工作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愚忠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也不是唯唯诺诺地顺从,更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一种对职业的责任感。忠诚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者个人的忠诚,而是对职业的忠诚,是一种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忠于职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这其中包含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它们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精彩典故:
詹谷忠诚守信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