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五章

中华圣贤经典——信[电子书]

孔子的这段话不仅是对古人为政的忠告,对现代的职场中人也有很大的教益。作为企业的员工,彼此应该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诚信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我们以诚对待同事,那么同样能够得到同事的以诚相待。这样,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融洽,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一事无成。所以,在职场中千万不要让一己私利阻碍我们发展的步伐,只有与同事共同进退才能取得双赢。

精彩典故:

晏婴论“和而不同”

在两千多年前的齐国,晏婴就很好地阐明了“和而不同”的关系。

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

齐景公打猎归来,在遄台休息,晏婴陪同在身边,这时梁丘据驾着车赶到。景公说:“只有梁丘据才与我和谐无间隙。”晏婴不以为然,认为梁丘据与景公之间只是“同”,而不是“和”。景公不明白,于是问其缘故。

晏婴就用做羹汤来进行比喻:“和好比是厨师做汤,用各种调味品来烹制美味,用火将它煮熟,要以别的东西来补充原料味道的不足,把其中太多太猛的地方减弱一些,才有和的境界。”

又以音乐做比喻:“声音也像气味一样,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凤、九歌,相辅相成;大小、长短、徐疾、刚柔、高下、出入等互相融合,听起来才美。而现在,你说事情是对的,梁丘据也说对,你说事情是错的,梁丘据也马上跟着你说错,好比是用水来调和水,在调味品中再加入同一种调味品,怎么有好的味道?”

晏婴的解释,阐明了“和”与“同”间包含的道理:相异的东西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新事物,若是相同的东西相加,那就太单一而没有发展了。只有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和一致。

王安石不排斥异己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是个真诚的君子,他在实施改革变法时,没有运用政治手段将守旧派人士赶出权力机构。这就使得保守派的代表司马光和他的同党有机会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革。从中央到地方的保守派采取一切手段疯狂破坏王安石利国利民的改革,结果使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使宋朝的国力受到极大创伤。

王安石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家中少有的不采用卑劣手段排除异己的君子,他的道德勇气和他的才华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而司马光则说一套做一套,将自己所编辑的《资治通鉴》中所说的包容兼听的政治道德抛在脑后,一意孤行,排除异己,使得同僚们侧目而视。这场党争使得内忧外患不断的北宋王朝雪上加霜。

当代镜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对生存在团队环境中的职业人而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

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美国15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非常善于与同事合作,而不是把同事看成是事业上的竞争者。所以说,只有整个团队强大了,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才能强大起来。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而非彼此牺牲,相反,因为害怕吃亏而相互排斥,最后将一无所获。下面这则故事就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的景象。

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地狱中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然而,他发现这些人一点也不高兴,每个人都无精打采的,而且瘦得皮包骨。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仔细观察,这个人发现他们每个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了天堂,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4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们却都在唱歌、欢笑,每个人都能吃到食物。

这位参观者开始困惑起来,为什么在地狱的人都愁眉苦脸地忍饥挨饿,而在天堂的人却快乐地享受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