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仁-第一章 为仁由己:重视自己的内心修养

中华圣贤经典——仁[电子书]

显然这是一个有助于破解飞行难题的重要发现。于是,工程师们学以致用,他们模仿蜻蜓的这种抗颤装置,在飞机的末端前缘也增设了类似“翅痣”的“加厚区”或配重,从而消除了机翼的震颤现象。

研究者由对“翅痣”的观察研究,进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思路,开始模仿创新,这类发明实践不止一例。例如,青蛙的眼睛善于跟踪运动目标,人们便研究青蛙眼的结构与反映原理,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模型,这样的“电子蛙眼”能跟踪天上的卫星以及监视空中的飞机;狗的鼻子一向以灵敏著称,它能嗅出200万种物质的不同浓度和气味,嗅觉比人灵敏100万倍。现在,人们以不同物质对紫外线的选择性吸收为理论基础,模拟研制出“电子鼻”,其检测灵敏度可达狗鼻子的1000倍,“电子鼻”可用于监测环境或用于安全保卫工作;科技人员还发明了“人造眼”,将之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可帮助交通工具自动选择着陆场地或自动巡行;发明了“蝇眼照相机”,可一次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照片,可用于印刷制版或大量复制电脑的微小电路;发明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提前15小时发出大风强度、方向等的预报。此外,人造皮肤、人工肾脏、人工心脏瓣膜等一类冠以“人造”字样的产品,也都是基于举一反三思想的发明创造。

举一反三狭义地讲能促进人们思考,提醒人们注意观察;广义地讲则能为创造发明提供灵感,有助于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可见,举一反三是何等的可贵与重要。如果不会举一反三,只是僵硬地照搬学来的东西,那么学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5.一日三省,时时检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

国学链接:曾子与《大学》

曾子:孔子的高材生,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东南)人。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属于较拙一点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爱说话,后来嫡传孔门道统。现代人除拿《论语》代表孔子思想外,也把《大学》、《中庸》看做孔子思想。其实,《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分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就认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

诸子之言:

曾子这段话理解的难点在于“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自我检查。问题在于对“三”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次数而言,指多次,并非限定三次。古人惯以三、九代表多次。官懋庸《论语稽》曰:“古人于屡多且久之数,皆以三言,如颜子三月不违,南容三复,季文子三思,太伯三让,柳下三黜,文子三仕三已,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嗅而作,三年学,三月不知肉味,皆此意也。如一一而求之,若者一,若者二,若者三,则失之矣。”另一种解释,就是以三条来进行自我反省。朱熹即持此种看法:“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看法较为合理。因为昨日之事已反省过,今日之晨,一切才刚刚开始,又从何反省起?所谓反省必须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之后,才有可以反省的内容。《大戴礼曾子立事篇》说:“日旦就业,夕而反省,是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可见曾子明确指出,白天(日旦)就业,晚上(夕)反省。若一日三省,有何必要,岂不流于繁琐和形式主义。

延伸思辨:修养的自觉性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曾参在这里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出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