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世说新语[电子书]

  ⑤郗超(336—377):东平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字景兴(或作敬兴),一字嘉宾,曾任桓温参军,深获信任。桓温专政,他任中书侍郎等职,参与废立密谋。

  在直:正在值班。

  ⑥政当:只是。政,通正,只,仅。

  ⑦大司马:桓温。

  封疆:疆界,此指边疆、边防。

  ⑧百口:指全家、整个家族的人。

  ⑨庾仲初:庾阐,字仲初,晋颍川鄢陵人。历仕尚书郎,彭城内史、郗鉴从事中郎、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出补零陵太守、给事中等。

  ⑩尊公:敬称对方的父亲。郗超父亲郗愔(yīn音)忠于晋室,当时任会稽内史,郗超请假东去探亲,故简文帝对郗超说这番话。

  ⑾遂:竟。

  ⑿身:晋人多以“身”作第一人称代词。

  匡卫:匡正保卫。

  ⒀喻:说明。

  【评析】

  桓温北伐在枋头(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枋城、西枋城)大败,为了慑服百官,重震声威,便采纳郗超之谋,借荧惑入太微的天象行废立之事。简文帝虽当了皇帝,由于外压强臣,忧愤不得志,常惧废黜。所以当荧惑星再次进入太微垣时,简文帝害怕重蹈海西公之覆辙,惶惶不可终日。

  六十二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①:“中年伤于哀乐②,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③。”王曰:“年在桑榆④,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⑤,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

  王右军: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工于书法,尤擅行书,为历代所宗尚,被尊为书圣。

  ②哀乐:偏义复词,指哀伤。

  ③作:兴起,生出。

  ④桑榆:原指落日余辉照在桑树、榆树的梢头,比喻人的晚年。

  ⑤丝竹:指音乐。丝为弦乐器,竹为管乐器。

  陶写:陶冶性情,抒发忧思。

  【评析】

  谢安认为人到中年就常为亲友离别而感伤,王羲之则认为到了一定岁数自然会有这种情景,正需要依赖音乐来陶冶性情,抒发忧思。“丝竹陶写”之语,历来深获士子之心而成为典故。

  七十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①,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②。王谓谢曰:“夏禹勤王③,手足胼胝④;文王旰食⑤,日不暇给⑥。今四郊多垒⑦,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⑧?”

  【注释】

  ①王右军:王羲之。

  谢太傅:谢安。

  冶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带,相传春秋时夫差(一说三国吴)于此冶铸,故名。

  ②高世:高出世俗之上。

  ③夏禹勤王:指大禹勤于公事。

④胼胝(piánzhī便知):茧子。

  ⑤文王旰(gàn干)食:谓周文王勤于政事迟至晚上才吃饭。⑥日不暇给:形容事多时间不够用。给(jǐ挤),供应。

  ⑦四郊多垒:指战事频繁。

  ⑧清言:指清谈。

  【评析】

  当谢安和王羲之登上冶城时,谢安便发思古之想。王羲之以夏禹、文王为例,认为清谈无益。谢安却不以为然,举出秦用商鞅二世而亡为例,说明清谈和误国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可见谢安在境界上高过王羲之。

  七十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雪骤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④:“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⑥。”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⑦,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⑧。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

  内集:家庭内的集会。

  ②文义:文章的义理。

  ③雪骤:雪下得又大又急。

  ④胡儿:谢朗,谢安侄子,次兄谢据之长子,官至东阳太守。

  ⑤差:尚,略。

  拟:相比。

  ⑥因:凭借。

  ⑦大兄无奕女:谢安长兄无奕之女谢道韫。谢道韫,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妻。聪慧有才辩,善清谈,时人称其颇有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