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①,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②:“陈仲举强于犯上③,李元礼严于摄下④,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⑤,元礼居“八俊”之上⑥。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
李元礼:李膺。
②蔡伯喈(jiē街):蔡邕(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官至中郎将,因依附董卓被杀。
③犯上:指触犯皇帝。
④李元礼:李膺。
摄下:指管束下属。摄,通“慑”。
⑤三君:指东汉末之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当时人所尊。陈蕃位居三君之末。君,对才德出众者之尊称。
⑥八俊:指东汉末之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祜、魏朗、赵典、朱寓八人,为当时人赞为杰出之士。李膺位居八俊之首。俊,才智杰出之士。
【评析】
人们对汝南陈蕃、颖川李膺两人的功业德行不能确定高下,但蔡邕认为陈蕃敢于冒犯上司,李膺管束下属很严厉,而冒犯上司困难,管束下属容易。于是陈蕃就排在“三君”之末,李膺则居于“八俊”之首。
三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①,问曰:“闻子名知人②,吾与足下孰愈③?”曰:“陶冶世俗④,与时浮沉⑤,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⑥,览倚伏之要害⑦,吾似有一日之长⑧。”劭亦安其言⑨。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
②名知人:以知人而闻名。
③愈:优,强。
④陶冶:熏陶化育。
⑤浮沉:指追随世俗,随波逐流。
⑥王霸:先秦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为王道,以武力平天下为霸道。
⑦倚伏:谓祸福之间互相依存。
⑧一日之长:指自己略胜一筹。
⑨安:指合适。
【评析】
庞统评论顾劭和自己各有长短,顾劭听了亦坦承庞统之说公允。可知二人的胸襟都很坦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四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①,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②。
【注释】
①诸葛瑾(174—241):字子瑜,诸葛亮之兄,三国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孙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
亮:诸葛亮。
从弟:堂弟,族弟。
诞:诸葛诞,字公休,诸葛瑾的族弟,在魏担任镇东将军、司空,后因谋逆被诛。
②弘量:宏大的器量。
【评析】
《六韬》以文、武、龙、虎、豹、犬的次序排列,可知古人以犬排在龙虎之后,并无贬意,只是排名稍后而已。本文喻三人为龙、虎、狗,指他们分别在三国任职,均有功于国,都是值得赞赞的功臣。
六
正始中①,人士比论②,以五荀方五陈③,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④,荀爽方陈纪⑥,荀彧方陈群,荀岂页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⑥,裴康方王绥⑦,裴绰方王澄⑤,裴瓒方王敦⑨,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注释】
①正始:三国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②人士:有名的人。比论:比较评论。
③五荀:指荀淑、荀靖、荀爽、荀彧、荀岂页。
方:比拟。
五陈:指陈寔、陈谌、陈纪、陈郡、陈泰。
④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有才学,不就征聘。
⑤荀岂页:字景倩,荀彧之子,曹魏时官至光禄大夫,晋时官至太尉。
⑥王夷甫:王衍。
⑦裴康:裴徽之子,字仲豫,官太子左率。王绥:字彦猷,王愉之子,官至荆州刺史,因王愉谋乱被诛。
⑧裴绰:字仲舒,裴楷之弟,官中书黄门侍郎。
⑨裴瓒:字国宝,裴楷之子,才气爽俊,官至中书郎。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