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义(5)

中华圣贤经典——义[电子书]

亨利·谢里曼是19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出生在德国,从幼年起,他就专注于荷马史诗的研究,并且下决心投身于考古研究。他知道从事这项研究,需要很多钱,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的时候,他决定走曲线。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谋身赚钱,先后做过销售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间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尽管他一直面对的都是看似没有意义的、琐碎的事物,但他从未忘记童年时的目标,没有忘记研究古希腊,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到几年,他就发掘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

这样,谢里曼成为高度发展的爱琴文明的第一个发现者,他也获得了作为商人的难以想象的成绩。

谢里曼的故事告诉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人们在磨炼自己的时候,经常是埋头苦干而不知道反思。在经商的路上,很容易形成惰性,只是根据别人对事物的论断,或者惯性在前进,而忘记了自己最先设定的目标,最终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机遇只会留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现代人在经商的时候,也应有这种“磨刀”的精神,把赚钱的目标和热情用到准备工作和不断的反思中。

3.人脉是致富的资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国学链接:孔子为什么以“九思”概括如何做一个君子

孔子的九思强调的核心就是一个“思”字,实质是如何用脑去考虑分析问题的方法。由此看来,孔子的“九思”不只包括九个方面,还有更多的内涵。因为“九”在古代是阳数之极,代表多的意思。意思是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多角度去想问题,而不仅仅限于对九个方面的列举。孔子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具体途径、方法、对象、载体和内容,对今人颇有启迪。

诸子之言:

孔子所谈的“君子九思”是其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九思”进行了评述。他认为,这九个条件,完全讲到思想问题,也是做人做事的九个重要标准。“九思”从字面上好理解,但要看其内在所蕴涵的意思。如“视思明”,当然看东西要看得清楚,但这并不是指两个眼睛去看东西,而是讲对任何事情的观察,要特别注意看得清楚。“听思聪”,就是说听了别人的话以后,要加以考虑,所以谣言止于智者。“色思温”,是说脸色态度要温和。“貌思恭”就是对人的态度,处处要恭敬,恭敬并不是刻板,而是出于至诚的心情。“言思忠”就是讲话言而有信。“事思敬”就是对事情要负责任。“疑思问”就是说有怀疑就要研究,找寻正确的答案。“忿思难”的“忿”,照文字上讲是忿怒,实际是情绪上的冲动,就是对一件事情,在情绪上冲动要去做时,要考虑考虑,每件事都有它难的一面,不要一时冲动就去做了。最重要的是“见得思义”,凡是种种利益,在可以拿到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合理,应不应该拿。

延伸思辨:

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说的“君子九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其中与人际交往有关的有“五思”,即“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色思温,就是在与人交往时,要考虑脸色是否温和。孔子讲“色思温”,温和的脸色表现出的是友善,是对对方的尊重,是平易近人,是不卑不亢。

貌思恭,就是接触人时,要考虑容貌态度是否恭敬有礼貌。孔子讲“貌思恭”,这和“色思温”有紧密的联系。脸色不过是人的容貌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恭”,就是待人恭敬、谦虚、和顺,要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