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镜鉴:要善于察言观色
从古到今,人们大多喜欢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从小孩子到上年纪的老人,从男人到女人,从老百姓到高官,会察言观色的人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会察言观色者,一般都会见机行事,会说话,会办事。如果运用得当,对于人际交往有重要的意义。
会说话是人际交往中的艺术,本质上是沟通能力与涵养的体现。历史上,人们总是赞赏那些能够直言进谏的忠臣,他们顶着冒犯皇上被杀身的压力也要为国家社稷献计献策。关龙逢不满桀的残暴,向桀进谏而被炮烙;比干不满纣的暴虐,向纣进谏而遭剖心;朱厚照正德十四年,因上百名朝官连续奏谏而震怒,连续廷杖168人,15人被打死。自古忠言逆耳,虽是良言却很难被人接受,也就无法达到进谏的目的。古代直谏忠臣为国家社稷尽心尽力却没有完成他们效忠皇帝的使命,也没有得到好的结局。他们为了“道义”二字不知变通,却不知道当政者也是凡夫俗子,也喜欢听好听的话。良言进谏并不一定要直谏、苦谏、死谏,如果运用智慧,换一种方式,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研究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教你怎样建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如果一个人善于察言观色,那么他就掌握了和他人形成良好沟通互动的技巧,这也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只有懂得迁就别人,学会用美好的语言与人相处,懂得理解他人的意图,时常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说话,才能完成与他人的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察言观色必须在遵循基本道义的原则下进行,一定要公正、客观、坚持自我价值观。因此,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察言观色,使自身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现代人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4.君子重质,不以貌取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论语·颜渊》
译文:卫国大夫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内在品质良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文采去显露呢?”子贡解释说:“遗憾呀,大人这样认识君子,其言论如驷马不奔跑,不能显示马的能力呀。文采就是品质显象,品质就是文采内涵。”
国学链接:文与质的辩论
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棘子成针对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君子只要“质”,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文”呢。子贡捍卫了老师的观点,于是与棘子成展开了辩论,强调“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实际意思依然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不过进一步举例作了发挥而已。
这一段辩论可以显示出子贡雄辩的口才:先声夺人,首先以不容辩驳的感叹口吻指出对方已经大错特错。尤其是中间插入“驷不及舌”一语,意思是说,你不仅说错了话,而且错得追悔莫及,就是想收回去都不可能了!在把对方压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驳之力后,才正面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有理有据,毋庸置疑。
子贡为捍卫老师的观点而如此雄辩,老师将其列为“言语”方面的高材生(《先进》)也是很自然的事。
诸子之言:
子贡讲的是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而孔子则进一步论述了君子的表里关系,他说:“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俗;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恰当,才能达到君子的修养境界。”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如何因不同的时空条件变化和人的不同,而调适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是君子风度的体现。
朱熹不但讨论了君子的表里关系,他还认为质与文的排名还是有先后之分的。朱熹说:“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胥失之矣。”在他看来,“君子”不宜从道德含义上去理解,而应是指在上位者,向子贡提出探讨的棘子成或许是个办实事而不讲排场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