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义(2)

中华圣贤经典——义[电子书]

积极面对别人的成功,尊重别人、欣赏别人,这是良性竞争的态度,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在面对别人成功的时候也很少抱有欣赏的姿态,他们千方百计地挑剔、贬低别人的成绩,最终自己也只能在原地踏步。只有相互鼓掌才能彼此提高,所以,要在自己尚未成功的时候,真诚地向成功人士鼓掌,这种思想道德修养是我们迈向“义”的开始。

精彩典故:

庞涓忌孙膑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和魏国时期的大将庞涓,一同在名师鬼谷子门下。庞涓早就学有所成,飞黄腾达。但庞涓气量很小,知道孙膑比自己有才华,非常嫉妒孙膑,担心孙膑有朝一日会居于自己之上。于是,庞涓设下陷阱,剔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使得孙膑成了跛子。庞涓在嫉妒心理的支配下陷害了孙膑,他自己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最后命丧马陵道,但是后来的孙膑却愤而著书,忍痛写成了闻名世界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马融忌郑玄

郑玄(郑康成)是汉朝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儒,禀赋很好,在求学的时候,拜马融做老师。马融是汉朝很有学问的一个人,他的官也做得很大,学问也好。他教学的时候有个癖好,喜欢听歌舞,一面教学,一面听音乐。这样学生在听讲的时候,都会看看幕后的女孩子。唯独郑康成求学三年,目无斜视,三年如一日,所以马融晓得,郑康成把他的东西全都学去了。因此,马融渐生嫉妒之心,想谋杀郑康成。而郑康成很聪明,三年学成后,他向老师告假。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十里长亭给他饯行。饯行当然饮酒,马融叫每个学生敬三杯酒,目的当然就是把郑康成灌醉,以便下手。谁知道郑康成酒量很大,三百杯喝下去,没事!可是马融的嫉妒之心依然不减,他还是买了杀手,准备在路上行刺郑康成,不过聪明的郑康成却从小路走掉了。

可以看出,庞涓和马融是两个嫉妒心极重的人,他们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一旦别人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报复别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于人于己都不好。所以,嫉妒之心不可有,应该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己。

当代镜鉴:嫉妒是心灵的毒瘤

在当今时代,物质文明不断地提高,人们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和谐共处,互敬互爱。然而在一些人的身上,嫉妒的心理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嫉妒情绪膨胀的人往往吹毛求疵,贬低别人,不善于检讨自己。土耳其谚语说:“嫉妒是纷扰的种子。”古今中外,尽管批评嫉妒的言论不少,但嫉妒这个不好的东西却没有因此而消失。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难过;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舒服;每天都希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失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邻居家遭到雷击有人被劈死,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往邻居的院里扔炸弹,把他们炸死,但又怕因此坐牢。他每天这样折磨着自己,身体日益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让他的邻居触点霉头,这天晚上他到花圈店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哭声,此时刚好邻居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连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太感谢了!”原来邻居的父亲这天过世了。这人顿觉无趣,支吾了两声,便回了家。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出于嫉妒,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地狱中,不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

当你从别人的言行中感受到嫉妒时,不要忧思丛生,而应以德报怨,给予宽容并体谅对方。

“梅花自有清香,何必嫉恨桃花的娇艳;兰花高雅素朴,何必嫉妒玫瑰之丰采。”当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巴罗看到自己的学生牛顿进步很快,并有超过自己之势时,感到十分高兴。为了给牛顿创造独立工作和晋升的条件,年仅39岁的巴罗,在任职6年后,毅然决定让贤,推荐牛顿当了数学讲座的教授。他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所称道。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所以不要介意别人比自己强,而要“损有余,补不足”,这样,人心才会纯洁如玉,爱的阳光才会洒满人间,人生才会更加壮美!

5.闻义能徙,及时改正错误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有的人品德不能去修养,学问不能去研究、探讨,知道了何为道义却不能践行,自己不好的地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