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荀卿论兵

资治通鉴[电子书]

  (18)操:使用。十二石(音dàn)之弩:要用十二石的力气才能拉开的弩。一石约一百斤。

  (19)冠:带上。胄(音zhòu):头盔。

  (20)赢:背负。

  (21)日中:从晨到午。趋:急行军。

  (22)中试:考试合格。复其户:免除他家的赋税。利其田宅:给他家好田好宅。(23)这两句说:这样的兵,他的气力几年后就衰弱了,而国家免除的赋税和分给的好田好宅却不可夺回。

  (24)这句是说:要想改变又不易做得周到而无遗漏。

  (25)生民:让民生活。狭隘:指出路少,限制多。

  (26)使民:用民作战服役等。酷烈:严酷惨烈。

  (27)劫:胁迫。势:权势。

  (28)隐:困苦。阨:灾难。隐之以阨,与下句忸之以庆赏相对而言。

  (29)忸(音niǔ):习惯。与前一句合起来,意为:用灾难使民平时生活困苦,迫使他们习惯于用立下军功获得庆赏。

  (30)䲡(音qiú):逼迫。

  (31)要利:求利。上:君主和国家。

  (32)无由:没有路走。

  (33)使:假使。功赏相长:立军功与获奖赏相互促长。

  (34)五甲首:作战获取五个敌人的首级。隶:隶属,让五家隶属于这个有军功的人。

  (35)此二句说:这种方法最是兵力众多而强大的长久之道,所以秦国四代国君都能作战取胜。四世,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这是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的长久效果。

  (36)这二句是说:这不是侥幸,而是必然的。数,表示必然如此,不会任意改变。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①,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②。兼是数国者③,皆干赏蹈利之兵也④,佣徒鬻卖之道也⑤,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⑥。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⑦,则作而兼殆之耳⑧。故招延募选⑨,隆势诈,上功利⑩,是渐之也(11)。礼义教化,是齐之也(12)。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譬之犹以锥刀堕泰山也(13)。故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14),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15),诛桀、纣若诛独夫(16)。故《泰誓》曰‘独夫纣(17)’,此之谓也。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若夫招延募选,隆势诈,上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18),相为雌雄耳(19)。夫是之谓盗兵(20),君子不由也(21)。”

  【注释】

  ①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节制:对外用兵作战有节制。

  ②若以焦熬投石焉:就像投焦熬来碰石头。焦熬,用火烤干了的东西,非常脆,一碰就碎。

  ③兼是数国:兼有这几国做法。

  ④干:求。蹈:踏踩,引申为追求。

  ⑤佣徒:受人雇佣的人。鬻卖:出卖,指受雇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力或生命。

  ⑥贵上:尊重在上的人。安制:安于制度与规矩。綦(音qí)节:綦,古人系鞋的带子,用在祭祀等重典上表示庄重。綦节:有礼节。

  ⑦微妙之以节:用礼义节度使兵士达到完满地步。

  ⑧作:兴起。兼殆之:使各国都处于危险之中。殆:危险。这几句是说:诸侯能用汤、武式的仁义和桓、文式的节制(即下面的礼义教化)来练兵,就能使本国强盛起来而使其他国家全都有危险了。

  ⑨延:请。选:选拔。

  ⑩这两句说:推崇权势与欺诈,崇尚功利。

  (11)渐之:引诱,指用权势欺诈和功利等引诱他们。

  (12)齐:整齐。指让民都懂得礼义教化,而不是良莠不齐。

  (13)墮泰山:让泰山崩塌。

  (14)拱挹:拱手作揖,有礼从容的样子。指麾:指挥。这句是说:在拱手行礼的从容不迫之中,指挥部队讨伐凶暴之人。

  (15)趋使:趋进而听吩咐。

  (16)独夫: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人帮助的人。

  (17)泰誓:《尚书》的一篇。

  (18)胜不胜无常:胜还是不胜,没有定数。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翕为合,张为开,合与张、存与亡,相互不断代换。

  (19)相为雌雄:合张存亡如雌雄一样,这是说二者不可分,总是联系在一起,相互转化,变换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