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六章 以人为本:管理中的仁道思想

中华圣贤经典——仁[电子书]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派定各部门的负责人,赦免部下的小过失,提拔德才兼备的人。”

仲弓问:“怎么才能知道谁是德才兼备的人,从而把他提拔起来呢?”孔子说:“提拔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不会推荐吗?”

国学链接:何为有司

有司,在古代泛指官吏。自周朝起,朝廷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的权利”;而“司”指的是“主管、管理”。

诸子之言:

“先有司”就是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无需领导人事必躬亲。一般人往往认为当领导的事必躬亲是美德,其实不然。“先有司”的意思是说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赦小过”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举贤才”则是“先有司”所必需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教仲弓的这“三把火”一烧,管理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对于做人来说,事必躬亲也许是个优点,但对于做领导者来说,事必躬亲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费力不讨好,而且危害无穷。《吕氏春秋·审分》曾经生动地举例说,人与马一起走,人不如马快,可是,人坐在马车上驾马,情况就不一样了。不能合理任用部下,事必躬亲,就好比舍弃车驾而与马同行,不仅不如马快,而且还会压抑、挫伤“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作用。

延伸思辨:事必躬亲不利于人才的发展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会行行精通,所辖范围之内业业熟悉。当领导的事必躬亲,对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什么活领导都要“事必躬亲”,一开始下属还有可能被感动,再后来就会感觉被忽略、被否定,长此以往便会失去最起码的精神动力,而自暴自弃。

迪斯尼公司前任CEO迈克尔·艾斯纳是个典型的“事必躬亲”的人物。毋庸置疑,艾斯纳曾经带领迪斯尼公司创造了传奇般的增长,他使迪斯尼公司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巨人,因而他也成为了迪斯尼公司第二个灵魂人物。可是,渐渐的很多人开始指责他,认为他的好管闲事已经影响到了人才的发展,无法留住人才。正是他的“事必躬亲”导致了迪斯尼公司经营状况的下滑。

其实,那种凡事必亲自为之的领导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对部属不信任外,也有害怕失去权威、怕部属超过自己的心理。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毕竟有限,“事必躬亲”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领导者应成为部属进步的阶梯,而不应是障碍。领导者应善于授权,授权不仅可以得到部属的尊重,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发挥部属的聪明才智,而且还可以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全局的统筹上,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领导者应把那些属于部属的分内之事放权给部属,使部属在日常的工作中增长经验,锻炼能力,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人才,才不至于使企业管理出现“断层”,才能做到责、权、利的统一,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企业的发展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地前进。

精彩典故:

诸葛躬亲

提起事必躬亲,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个绕不过去的悲情人物。

据记载,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主簿杨颙知道后劝谏他说:“治理国家就好像制定一家的规则和秩序,各人有各人的职责,上下职务不能相互侵犯,否则就会出问题。”为此,他还作了个比喻,说有位主人派男仆从事耕地,女仆负责烧火做饭,鸡管每天报时,狗则负责看家防盗,牛驮重物,马跑长途。安排好后,他查看家里样样工作都没有旷废,而且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于是他就从容地休息了。一连几天,大家各司其职,倒也相安无事。忽然有一天早上,这位主人想自己亲自去完成所有的工作,于是无论大事小事,种种琐事,他都一力承当。结果不仅累得疲惫不堪,而且一件事也没有做好。难道他的智慧还不如鸡犬牛马吗?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没有合理安排好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因此反而一事无成。

杨颙的比方和劝说,可谓一语中的,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认真听取其意见,依然“亲理细事”、“夙兴夜寐”,内政军戎一把抓,以致自己被弄得“食少事烦”,最后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代军事家、政治家就这样累死在征战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