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小不忍”为“匹夫之勇”,在《朱子语类》中他又进一步阐释:“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以此告诫后人,凡事要忍耐、宽容一点儿,如果一点儿小事都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就会坏了大事。
自古以来,提倡忍的至理箴言很多,如“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在生活中皆得到了证实。
延伸思辨:切勿因小失大
在中国人眼里,忍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同时,忍让也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生活中提倡忍让,并不是一种强行的压抑。有许多人强行压抑各种愿望,把苦闷、烦恼和痛苦都藏于心中,什么事情都忍着,这样的话,很容易使自己因为太压抑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而实际上,忍让是一种处世的艺术,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是将生活中不快的事和许多不良的情绪淡化和遗忘。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用看得太重。人们只在乎一件事情时,才会觉得无法忍让;如果把一些事情看得淡一些,不让它们在自己心中留有太过沉重的分量,这时就不会觉得难以做到忍让了。
精彩典故: 尤翁小忍避祸
清朝时京城有个大户,叫做尤翁,他有一家非常大的当铺,每年有上万两银子入账,生活非常富有。这一年,将近年关,各家各户都忙着准备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好不快活,尤翁家的当铺也高高地悬挂起了红灯笼,家里人忙里忙外,准备年货。
有一天,正在屋内休息的尤翁听到当铺外面传来一阵争吵声,于是他走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位邻居在和伙计吵闹。尤翁问伙计到底是怎么回事,伙计说:“这个人先是将衣服当了钱,现在却空手来取衣服,我与他讲道理,他反而骂人,您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没拿钱却来赎当,如果别人都这样做,当铺还怎么做生意呢?”尤翁看那邻居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便将那人拉到一旁,和声细语地对他说:“老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为了过年吗?这点小事,何必搞得这么紧张呢?”说完,就让伙计去屋里找出这个人曾经当过的四五件衣服,指着其中一件棉衣对他说:“这件棉衣嘛,是冬天御寒不可缺少的,你拿回去穿吧。”接着又指着一件道袍说:“这件呢,过年的时候可以送给亲戚朋友,也用得着,你也拿回去吧。至于其他几件不是急用的,就先放在我这当铺吧。”那邻居也不推辞,更不言谢,拿了两件衣服,就默默地走了。
那天夜里,这个来当铺索要衣物的邻居竟然死在了另一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围绕这一起死亡事件打了多年的官司才得以了结。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那邻居因为欠了很多债,无力偿还,于是,就事先服了毒,准备去诈骗。如果对方不给他钱,他就赖在那里,直到毒发身亡,让对方吃官司。而这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尤翁,他知道尤翁很富有,准备来诈他一笔钱,但是由于尤翁的忍让,他的目的没有达成,于是他便又去了另一户人家。
后来,有人问尤翁:“您是怎么预先知道那人喝了毒药,是在敲诈您的呢?”尤翁如实告诉这个人:“哪里,哪里,我怎么会事先知道他竟然是要敲诈我呢?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凡是无理取闹的,他一定有所倚仗,如果我们小不忍就要遭到大的祸害了。”大家听后,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和大度。
当代镜鉴:以退为进真智慧
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学会忍耐。因为能忍耐,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理智地面对问题,不会被别人所左右。许多人擅长利用对方不懂得忍耐的弱点,对对方使用“激将法”,将其带入圈套,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曾用激将法说服孙权,使得孙、刘结盟得以实现,最后在赤壁破曹,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在一些特殊场合和一些特殊的人与事上,必须做到隐忍不发,含而不露,喜怒不能形于色,愠恨不能流于外。否则,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种韬光养晦之术,更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家风范。所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就是没有忍辱负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