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始皇统一天下

资治通鉴[电子书]

  秦纪二,始皇帝二十六年①,王初并天下②,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③,乃更号曰“皇帝④”,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⑤。制曰:“死而以行为谥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⑦,甚无谓⑧。自今以来,除谥法⑨。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注释】

  ①即公元前二二一年。

  ②初:第一次。并天下:统一天下。

  ③德兼三皇:兼具三皇的德行。三皇,一般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功过五帝:功劳超过五帝。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④皇帝:取三皇的皇与五帝的帝,合成的一个新称号。

  ⑤这几句说:皇帝发布的命叫做“制”,发布的令叫做“诏”,皇帝以“朕”自称。

  ⑥谥(音shì):古代帝王和贵族死后要根据生前的为人及行事的好坏,选一个字作为盖棺论定的称号。

  ⑦议:评定。

  ⑧无谓:没有意义。

  ⑨谥法:古代用来作为谥号的用字及其特定含义。

  初,齐威、宣之时①,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②。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③,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④。始改年⑤,朝贺皆自十月朔⑥,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⑦,数以六为纪⑧。

  【注释】

  ①齐威、宣之时:齐威王公元前三五六年至前三二○年在位,齐宣王公元前三一九年至前三○一年在位。

  ②邹衍:战国时齐国学者,提倡阴阳与五行学说。论著:论说并著述。终始五德之运:五德指土、木、金、火、水。终始指五行从始到终、终而复始进行循环,运就是行,即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相互替换。五德终始即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火又克水,不断循环。按这种说法,虞舜为土,被夏木克,夏木又被殷金克,殷金又被周火克,周火则被秦水克。

  ③周得火德:周朝在商朝之后,商为金,火克金,所以周朝为火德。

  ④从所不胜:按五行所不胜的顺序替换朝代。如周为火,火所不胜的就是水,所以火之后就是水,因此秦认为自己属于水德。

  ⑤始改年:开始改变一年的岁首之月。夏代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周以建子之月为岁首,秦改为建亥之月为岁首。亥为夏历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寅为正月。岁首,每年第一个月,即正月。

  ⑥十月朔:以夏历十月为一年第一个月。朔:指月亮开始生光,中国古代用太阴历,因此每个月的朔日就是每月初一。

  ⑦旌旄(音máo):指军队中用来指挥的旗子,泛指各种旗帜。节旗:节指符节,代表帝王出使时所持的凭证物。节旗,是指作为凭证物的旗帜。尚黑:以黑色为最贵。五行各有其固定的颜色,木为青色,火为赤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

  ⑧数以六为纪:五行说以一、六两个数字属于水,故数以六为纪,即一至六为一周,数到六就又从一数起。所以秦代的符都是方六寸,长度规定六尺为一步等。

  丞相绾等言①:“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②。”始皇下其议③。廷尉斯曰④:“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⑤,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⑥,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⑦,甚足易制⑧,天下无异意⑨,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⑩。赖宗庙(11),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12),而求其宁息(13),岂不难哉!廷尉议是(14)。”

  【注释】

  ①丞相绾(音wǎn):王绾。

  ②这三句说:不为燕、齐、荆三地设诸侯王就无法镇守,请求把皇帝诸子立为诸侯王,前去镇守。这是沿袭分封诸侯的制度。

  ③下其议:把他们的建议交给大臣们商议。

  ④廷尉:官名,最高司法官。斯:李斯,楚国人,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先后任长史、客卿、廷尉。秦统一后,任丞相。

  ⑤后属疏远:后来的子孙血缘、关系及感情都比周初疏远多了。

  ⑥赖:依靠。

  ⑦这句说:对于皇帝的诸子和功臣,用国家的赋税加以重赏。

  ⑧足易制:足以容易地控制住他们。

  ⑨无异意:没有反叛皇帝的想法。

  ⑩苦战斗不休:对战争不断感到痛苦。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