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电子书]

  ⑥胜可为也:为,造成、创造、争取的意思。胜可为,言胜利可以积极造就。《形篇》言“胜可知而不可为”,是就客观规律性立论。指胜利可以预见,却不可凭主观愿望强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此处言“胜可为”,乃是就主观能动性立论,是说当具备一定客观条件时,只要将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胜利。两者之间并无矛盾。

  ⑦敌虽众,可使无斗:言敌人虽多,但只要创造条件,就能够使他们无法同我方较量。

  【译文】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就的,敌军虽多,但可以使他们无法同我方较量。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①,作之而知动静之理②,形之而知死生之地③,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④。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⑤。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⑥。因形而错胜于众⑦,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⑧,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⑨。故其战胜不复⑩,而应形于无穷(11)。

  【注释】

  ①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筹算,策度,用筹策计算。得失之计,敌计之优劣得失。

  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兴起,这里是挑动的意思。动静之理,指敌人的活动规律。此言我挑动敌人,借以了解其活动的一般规律。

  ③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以伪形示敌。死生之地,指敌人之优势所在或薄弱致命环节。地,同下句“处”,均非实指战地。言以示形于敌的手段,来了解敌方的优劣环节。

  ④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量、校量。有余,指实(强)之处。不足,指虚(弱)之处。

  ⑤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句意为我示形佯动臻于完善,则形迹俱无。

  ⑥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示形佯动达到最高境界,则敌之深间也无从摸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⑦因形而错胜于众:因,由、通过、依靠。因形,根据敌情而灵活应变。错,同“措”,放置、安置的意思。

  ⑧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此言人们只见到我克敌制胜的情况。形,形状、形态,此处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⑨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言众人无从得悉克敌制胜的内在奥妙与规律。制胜之形,取胜的奥妙、规律。

  ⑩故其战胜不复:复,重复。取胜的方法不重复,指作战方法随机制宜,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11)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特指敌情。

  【译文】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的所在;要通过小规模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我方的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方的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取胜,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各种情况,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①,水之形,避高而趋下②;兵之形,避实而击虚③。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④。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⑤,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⑥。故五行无常胜⑦,四时无常位⑧,日有短长,月有死生⑨。

  【注释】

  ①兵形象水:言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方法,也可理解为用兵的一般规律。

  ②水之形,避高而趋下:水之形,水的活动形态。此句言水的活动趋向是避开高处流向低洼之地。俗语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③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言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且关键的地方。

  ④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意为水之流向受地形高低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