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米尔斯和乔治·本顿的故事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电子书]

这两个人之间原本关系是很疏远的——大约是隔着七代的表兄弟,或是诸如此类的亲戚关系。他们还是婴儿时就双双成了孤儿,被布朗特夫妇收养下来。布朗特夫妇无儿无女,很快就很喜欢他们了。布朗特夫妇总是念叨着:“只要纯洁、诚实、冷静、勤劳,多替别人着想,一生的成功就有把握。”在他们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之前,他们已经听了几千次了;他们还不会做祷告的时候,就能默诵这句话了;这句话还被用油漆写在育婴室的门上,是他们最先学会念的字。这句话注定了会成为爱德华·米尔斯一辈子坚定不移的信条。布朗特夫妇偶尔也会换几个字说道:“要纯洁、诚实、冷静、勤劳、体贴,你们就不会缺少朋友。”

米尔斯这孩子对身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安慰。当他想吃糖而得不到时,他愿听大人讲道理,没有糖也心满意足。而当本顿这孩子想要糖时,他就哭个不停,非等要到糖才停止。米尔斯这孩子爱护玩具;而本顿这孩子老是很快就把他的玩具弄坏了,然后就吵个不休,为了息事宁人,大人们就哄着小爱德华把玩具让给他。

当孩子们稍稍长大一点,乔吉(乔治的昵称)在这一方面就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他不爱惜自己的衣服;因此他就常常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而爱迪(爱德华的昵称)却没有这个福分。这两个孩子飞快地长大。爱迪让人越来越安心,而乔吉却让人越来越担心。每次只要爱迪有什么想法,只要对他这么说就足够了。“我宁愿你别干那个”——这是说游泳、滑冰、野餐、摘浆果、看马戏以及孩子们都乐意干的其他事情。但是对乔吉说什么也不管用;他想干什么,别人就得迁就他,否则就会蛮干起来。因此,很自然的,没有孩子能像他那样有那么多机会去游泳、滑冰、摘浆果,或是其他什么事情;没有孩子能玩得像他那么痛快。慈仁的布朗特夫妇不允许孩子们在夏天的晚上九点钟以后还在外面玩耍;九点钟他们就被安排上床去睡觉;爱迪老老实实地睡下去,但是乔治常常快到十点钟时还由窗户里悄悄地溜出去,一直高高兴兴地玩到深夜。看来似乎不可能让乔吉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布朗特夫妇最后却用苹果和石弹笼络住了他,让他呆在家里。善良的布朗特夫妇枉费心机地花掉他们所有时间和精力,企图约束乔吉;他们还眼中含着感激的泪水说道,爱迪不需要他们怎么操心,因为他是那么善良,那么体贴人意,各方面都那么优秀。

这两个孩子渐渐地都长大了,可以工作了,于是他们都被送去学手艺:爱德华是出于自愿的;而对乔治却又是哄劝又是收买,他才肯去。爱德华工作很卖力,又忠心耿耿,也不再成为善良的布朗特夫妇的负担了;他们都称赞他,他的老板也称赞他;但是乔治却跑掉了,布朗特夫妇花了钱又费了神才把他找到弄了回来。不久他又一次跑了——这让布朗特夫妇又花了更多的钱费了更多的神。他第三次又跑了——还偷了一些小东西随身带着。这又让布朗特夫妇花了更多钱费了更多神,除此之外,他们费了很大劲才说服那个老板,让他不再追究乔治的偷盗行为。

爱德华一直干得四平八稳,后来他终于和他的师傅合伙经营那个生意。乔治却没有起色,他总是让那两位年迈的恩人慈爱的心中充满烦恼,还让他们手头不得空闲,千方百计地想法防止他毁灭。爱德华从小便对主日学校、辩论会、教会募捐团体、戒烟组织、反对渎神的团体以及其他这类事情很感兴趣;成人后,他就是教堂和戒酒会里的一个沉默寡言而又踏实可靠的帮手,对一切扶助别人的活动都热心赞助。这并不曾被人传为美谈,也没有引起人注意——因为这只是他“自然的本性”。

最后,那两位老人终于死了。遗嘱声明他们对爱德华感到衷心的自豪,却把他们那份小小的财产留给乔治——因为他“需要它”;相反,“由于天意庇护甚多”,爱德华并不需要它。不过那笔财产留给乔治却有相应的条件:他必须用这笔钱把与爱德华合伙经营生意的同伴的那部分生意顶过来;否则它就必须送给一个名叫囚犯之友的慈善组织。这两位老人还留下了一封信,在信里他们请求他们亲爱的儿子爱德华代替他们照看乔治,就像他们曾经干过的那样帮助他庇护他。

爱德华很孝敬地顺从了,乔治成了他生意上的合伙人。不过他倒不是一个物有所值的合伙人,他早已染上喝酒的恶习;现在他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常常烂醉如泥的醉鬼,他的皮肤和眼睛都把这个令人不快的事实显露无遗。爱德华向一位甜蜜的、好心肠的姑娘求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彼此都很爱对方,而且——但是正在这段时候,乔治开始苦苦哀求地追求她,后来她哭着跑去找爱德华,对他说她面前崇高而神圣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她不能让她自己的私欲妨碍这种责任,她必须嫁给“可怜的乔治”并“使他改过自新”。这定会使她伤心欲碎,她也知道会这样,还有其他一类事情;但是责任就是责任。因此她嫁给了乔治,爱德华的心也差点碎了,就像她自己的心一样。不过,爱德华还是挺过来了,娶了另一个姑娘——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