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十六缺氧

海底两万里[电子书]

就这样,“鹦鹉螺”号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是不可穿透的冰墙。我们成了大浮冰的囚犯!加拿大人用他那力大无比的拳头使劲地捶打桌子,康塞尔默不作声。我看了看尼摩艇长,他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尼摩艇长交叉着双臂,陷入了沉思。“鹦鹉螺”号再也无法动弹了。

艇长终于说话了。

“先生,”尼摩艇长平静地说,“就我们目前的处境,通常有两种死法。”

这个不可理喻的怪人俨然像一个在给学生做论证的数学老师。

“第一种,”尼摩艇长接着说,“是被压死;第二种,是窒息而死。我还没提到饿死的可能性,因为‘鹦鹉螺’号上的储备食物肯定能维持我们活更长的时间。那我们就来考虑一下被压死和窒息而死这两种可能性。”

“至于窒息,艇长,”我说,“这倒不必担心,我们的储气舱装得满满的。”

“您说得没错。”尼摩艇长说,“不过,储气舱只能提供维持两天的空气。我们已经在水下待了36个小时,‘鹦鹉螺’号上混浊的空气应该更换了。48小时后,我们的储备空气就会用完。”

“那好!艇长,我们一定要在这48小时内摆脱险境!”

“至少,我们要进行尝试,凿穿包围着我们的冰墙。”

“从哪一边凿呢?”我问。

“这个,探测器会告诉我们的。我把‘鹦鹉螺’号停在下面的冰块上,船员们穿上潜水服,去凿通冰山最薄的冰壁。”

“现在可以打开客厅舷窗的防护板吗?”

“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又没有在走。”

尼摩艇长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传来一阵哨声,我知道储水舱进水了。“鹦鹉螺”号慢慢地往下沉,最后停在一块离海平面350米的冰面上,这是下层冰层沉入海里的深度。

“我的朋友,”我说,“情况十分严峻,不过我相信你们的勇气和力量。”

“先生,”加拿大人说,“在这个时候,我不会用尖刻的指责让您心烦。我准备为大家的安全脱险赴汤蹈火。”

“好样的,尼德!”我边说,边向加拿大人伸过手去。

“我还要补充一句,”尼德又说,“我使唤铁镐和使唤捕鲸叉一样得心应手,如果尼摩艇长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尼摩艇长不会拒绝你的帮助的。请这边来,尼德。”

我带着加拿大人来到更衣室,“鹦鹉螺”号的船员正在那换上潜水服。我向艇长转达了尼德的建议,艇长欣然接受了。加拿大人也换上潜水服,与他的工作伙伴一样立刻准备就绪。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充满纯净空气的鲁凯罗尔储气舱。为此,耗用了大量而又必需的潜艇上的储备空气。至于兰可夫照明灯,在这片灯火通明的明亮水域里派不上用场。

尼德装备完之后,我就回到客厅。这时,舷窗的防护板已经打开。我在康塞尔身旁坐了下来,仔细观察着“鹦鹉螺”号周围的冰层。

过了一会儿,我们看到十来个船员走到冰层上。尼德·兰也在里面,他身材魁梧,一眼就可以认出来。尼摩艇长也和他们在一起。

在着手开凿之前,尼摩艇长命令先对冰的厚度进行探测,以便确定施工方向的准确性。艇长把长长的探测针插入两侧的冰壁中,可是插进冰壁约15米深处,探测针还是没有穿透厚厚的冰墙。凿穿头顶上的冰层肯定是枉费力气,因为头顶上就是大浮冰本身,厚度超过400米。尼摩艇长转而探测脚下的冰块。下面的冰层厚度为10米,穿过去就是水了,10米是冰原的一般厚度。现在,我们需要挖凿一大块与“鹦鹉螺”号吃水线以下的面积一样大的冰块,也就是说,大约要清除6500立方米的冰,挖一个能让“鹦鹉螺”号潜到冰原以下脱身的大窟窿。

挖凿工程立即开始,大家不知疲劳,顽强奋战。围着“鹦鹉螺”号挖凿,施工比较困难。尼摩艇长命令在距离潜艇左舷后部八米远的冰原上画了一条长沟。然后,船员在线内好几个点同时挖凿。一会儿,铁镐就开始猛烈地敲打着坚硬的冰层,冰块一大块一大块地被挖了出来。由于比重的奇妙作用,这些被敲开的冰块由于比水轻,可以说全都浮到“隧道”的拱顶下面。这样一来,下面的冰层越来越薄,上面的冰层却越来越厚。不过,这没关系,只要下面的冰层随着上面的冰层变厚而减薄同样的厚度就行。

苦战两小时后,尼德筋疲力尽地回到舱里。尼德和他同一班的伙伴被另一批人替换下来,我和康塞尔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回由“鹦鹉螺”号的大副指挥。

我觉得海水出奇的冷。不过,我挥舞起铁镐,身上很快就热乎乎的。尽管我们是在30个大气压下作业,可是活动起来却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