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十五)生活流
萤火联盟 萤火一个虫
家长的事情儿,不归我们管。好多事情你也管不了的……老师有时候很无能。
十五 生活流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阴 晚上并不冷,白天不暖,据说要变天
1
生活流
――读《读麦田守望者》3
《麦田守望者》总算读完了。其实这部书并不长,只有十几万字,不到30章的内容。一开始读时,并不太容易,中间也几次鼓舞自己提起些精神。总算读完了。
若说整体感觉,就如同牵牵绊绊的蔓草,一片连一片,谈不上什么开始,也说不上结束。没有什么方向,到处牵挂连绵,读起来也确实有些让人费神。不过,偶尔也有些小花就冒出来,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惊喜。唏嘘两声,而后,又是一绺一片的蔓草。我还是说,从这么一片丝丝网网的乱草里出来,也的确不容易,有一种长出一口气的感觉。
总体看起来,我还是有些失望。看这书,只是为着题目以及相关的那段话“我希望自己做个麦田守望者……守护着那些冒失的孩子……”读完,一直也没有那种高贵的崇高。再就是看一些书评,据说自书出版后,风行一时。受到高校学生的追捧。那些学生们,甚至模仿书里的主人公说话,学他反戴着鸭舌帽。他们甚至说,“读这本书,甚至如同受到导师的肯定”。成人的评论界也争议它,禁忌它,然而又最后解禁,给予不低的评价。成为名著。
那么,按我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又究竟在哪里?
人们评价它的两个词语一个是“意识流”,另一个是“生活流”。
十六岁,正是一种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时候。因为他们没能能力去做,大部分事情也还不需要自己去做。也正是可以专心空想的年纪。作者就按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任意意识去构造全书,他并没有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些想法的正误,也没有予以矫正,只是以一种“尊重”“遵从”的态度来记录下来。所以得到学生们的共鸣也就可以解释。
同样,生活流,也是一种尊重。作者就只是让一段“流动的生活”来说话。自己不置可否。只是如实细致的描绘,并且不避琐碎,不避粗俗。(原来曾一阵,我有个疑误。看书中有不少粗话,俚语。比如倒霉的,混蛋的,他妈的。而这些,比较我们本国的真实来看,也并不太过粗过俗。又查一下原文资料,才知道,原文几次出现“FUCK”。这样说来,倒正能引起我国青少年的共鸣了。我们看网上的帖子,几乎非这个词不能充分表意,且不分男女。)作者好不置可否,其实不加否定,也就是默认。也就是肯定了这种生活状态。能得到这种态度下的学生们的拥戴也就合理了。
对于青少年这段生活,通过客观细致的描写,间接表达出一种尊重亲近的理解态度。成人看来乖谬的现象,也有其合理的成分。作者的这种尊重和理解,也许正是成功的根本。
对这部作品持否定意见的理由,也大约是认为,艺术应当是高贵的,并不等同于生活本身,或者说,并不是局限于生活中的琐碎粗俗甚至颓废的地方。这对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是极为不利。
我的观点,要想改变、优化一种事物,我们首先应当接近它,了解它,理解它(而不是拒之以千里,也不可能一棒打死。)而后才有机会改变。或许这个观点并不能完成适用,但对于人文教育,我想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理解不是为了纵容。
理解是一种分析。比如有人对道庄子,他曾经说,道在屎尿中。有时候,最低俗的地方却往往道义明显。外国哲人说:存在即合理。大约也有类同。
最后补一点材料:作者写本书时即比较另类,当时大约在军队,趴在被窝打着手电筒写成。(所以有人认为,读者也趴被窝,打电筒看,才会更有味道。)。此人曾两次以上的失败婚姻,也被妻子爆料其行为古怪,喜欢喝自己的尿。――这些,读者也要模仿吗?
2
生活流。
初看来似个新鲜词。对比下材料,我觉得与“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等等提法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
若把艺术分作两类。一类是强调本身的。比如一辆汽车吧,可能他更专注于写汽车本身。写外形,写内部零件,写油耗多少,安全性能等等。一类是强调方向的。就如同汽车车灯所能照见的路。那些路根本也没有走过,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前面那些路是平坦,是险恶。是可走,还是不可走。
生活流,当然属于第一种情况。他相信汽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足以让人着迷。
你也可以说,每人都是一本书。写日记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流”的作品。日子最是不能停歇的流动,只需如实记录。
3
早晨到学校后,签到。过教室时,叫班长苏静,安排一下“特殊辅导”的情况。其间耿晓燕过来交作业说:那个新来的李雪,总是照镜子,还转头对我说“我这个是魔镜,谁照都可以减肥……”。
第一节课没课,我在办公室里看作业。张明明写的周记蛮有进步:记录一个小面包车里塞进了20个人。直到后车箱几乎盖不上盖子,盖上后,把她的脚挤在那里。她就哭了,而后心里骂。不骂司机骂交警:你们不是超载吗?这会都干嘛去了?你们都是吃闲饭的?
苏静周记里写自己冤枉,比窦娥还冤,不,应当说比豆包还冤!(我问她,豆包有什么冤情呢?她说不知道!)
第二节上课,先传达学校通知:由于感冒流行。提醒学生应注意早晚打稀饭,多喝水,教室内通风。……
我们班学生已经有四人请假回家。(后来在讲课过程中,郭文慧又被她母亲接走。)我在班里对学生们说,据科学研究“常感冒的人不得癌症……”。
临下课时,详细安排了特殊辅导。中午自习课,让李雪去王雅一桌,凌洁去找袁佳一桌:你们不是老爱说闲话?其实你们也不是不想学好。不过是不知道怎么学。好了,这次给你们找个好同桌,看看人家在做什么……
李雪总是转身回头。我让她头上顶书。拿一本书放她头上,略一动就掉了,掉一次加十分钟。后面她就能顶得住。手拄着腮帮子,顶了大约十分钟。我给她取下书来。
……
回办公室里写“生活流”,写到一半,打饭吃饭。下午继续,回教室时问王雅:李雪中午纪律怎样?王雅说,“她没说闲话……嗯,嗯,就是老在这里照镜子。”
……
好吧。就先写到这里,我要下楼去交我的“班主任手册”。这算是生活流吗?更像流水帐。呵呵。
对了,上午也曾给李雪布置一个任务:写一个对镜遐想。……就想你脸上那伤疤的事情,嗯……写其他的也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觉得她若写得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意识流”)
4
办公室里,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十来年前,我们发现班里那些家不太富裕的学生,往往学习就很努力;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了,父母挣些钱的,往往不太爱好。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你看班内那些学习不错的,往往穿的也不错,问下家庭也比较美满。反而是那些家里情况不怎么样的,他学习也不行。
拿我们班里来说,三个单亲,其中一个还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只和奶奶一起过活。(程兴的情况说来太过困难。这里先不多讲)。这几个都不爱学。倒都有些吃喝玩乐的意思,经常想办法弄个手机来,被老师发现了,捐走了。过不几天又摆弄出个别的什么玩艺。莫非倒应了原来李校长的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于是想起今天中午放学出来,遇到肖镇虎的父亲,个子不高,却大步流星的往校门口过来。他儿子个头在班里几乎最矮的一个,看来是遗传的父亲基因。(她母亲个高个低已经无从知晓,只这两父子家中度日。),肖父亲头发胡子一律的刺猬似的往外乍着,走路一步一蹿的过来。
老师!我们在饭店里吃饭。让镇虎出来吃点!肖父亲见到我,大着嗓门说。
我思忖一下:你们饭店里?喝酒闹腾的,孩子一会还上学,好吗?……要不,你们吃什么,给他带过来一些。要不,我给你找个饭盆,你给他盛了来……
那,不用了不用了。算了算了。肖父亲转身就走。连连摆手的去学校对过的饭店里去。
5
肖镇虎这家伙,在家吃不几顿好饭。听说,在前些年,他父亲出去跑车,给人卖票。把肖镇虎一人扔在村子里,几天不回来。肖镇虎一人住,饿了就去别人家。谁见了给口吃的,就是一顿饭。他父亲好像不是很正干的一个人,娶不得媳妇,好像和另外什么娘们“靠”着……
家长的事情儿,不归我们管。好多事情你也管不了的……老师有时候很无能。
空口白话,百无一用。
其他 - 小说字数:3082 投稿日期:2013-7-5 20:56:00
推荐3星:[林天]2013-7-5 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