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那还用说!真是大开眼界!”波莱特说。
“马儿上场的那一幕要是去掉就好了。”科恩说。
“马儿不重要。”比尔说,“那段一过,你就再也见不到叫你难受的场面了。”
“只是一开头实在有点刺激。”波莱特说,“牛向马冲去的那一刹那,我觉得特别可怕。”
“那些公牛都挺优良的。”科恩说。
“非常好的牛。”迈克尔说。
“下次我想坐到下面去。”波莱特喝着她杯中的苦艾酒。
“她想近距离地看斗牛士。”迈克尔说。
“他们值得一看。”波莱特说,“那个罗梅罗还是个孩子哩。”
“是个非常酷的小伙子。”我说,“我去过他房间,谁都没有他漂亮。”
“你看他多大年纪?”
“十九或者二十岁。”
“不可思议。”
第二天的斗牛比第一天的还要精彩许多。波莱特坐到第一排,在我和迈克尔的中间,比尔和科恩坐在上面。罗梅罗是这一场的主角。我觉得波莱特眼里就不曾看到过其他斗牛士,除了那些冥顽不化的行家,其他人也都这样,大家眼里都只有罗梅罗。另外还有两位斗牛士,但他们都不值一提。我坐在波莱特身旁,给她解释斗牛是怎么回事。我提醒她,当牛向长矛手冲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牛而别去看马;叫她注意观察长矛手是怎样用长矛瞄准和刺入的。这样才能看出点门道,才能品味出整个斗牛过程的目的和章法,而不仅仅是看到些不可名状的恐怖景象。我要她注意罗梅罗怎样用披风把牛从倒下的马身边引开,怎样用披风吸引牛的注意力,然后平稳而优雅地引牛转身,不让它无谓地消耗体力。她也看出罗梅罗怎样避免冒失的动作,如何保存牛的体力,以便寻找到他认为的最佳时机,作最后一击的;不让它们气喘吁吁、烦躁不安,而是一点一点地耗尽它们的体力。她还看出罗梅罗总是和牛的身体靠得那么近,我又给她指出,别的斗牛士常常搞点障眼法,让人觉得他们和牛靠得很近。
她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罗梅罗舞弄披风的技艺,而不喜欢别人的。因为罗梅罗从不故意做作地扭摆身躯,他的动作总是那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从容自然。另外两位的身子像拧螺丝那样不停地扭,抬起胳膊,等牛角刺过去之后才装模作样地用胳膊蹭蹭牛肚子,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惊险感觉。这种假动作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糟,最终会让人觉得被愚弄了。罗梅罗的斗牛却能让人体验到真正的激情,因为他的动作一直保持着绝对的精纯,每次总是沉着冷静地让牛角紧贴着身边擦过去,但从不刻意强调牛角离他的身子有多近。波莱特看出,有些动作紧靠着牛做就很优美,如果和牛拉开了距离做来就很可笑。我告诉她,自从何塞利托去世之后,斗牛士都逐渐形成一种套路,表面上似乎很惊险,其实只是为了造成扣人心弦的虚假效果,他们并没有任何实质上风险。罗梅罗持守传统的技巧,通过把身躯最大限度地暴露在牛面前来显示其动作的精纯。他就是这样牢牢地掌控着公牛,使它觉得他是不可战胜的,同时自己也做好准备,给它以致命的一击。
“我从没发现他的动作有一点笨拙之处。”波莱特说。
“是呀,除非他害怕了。”我说。
“他永远都不会害怕。”迈克尔说,“他懂得太他妈多了。”
“他一开始就什么都懂。他与生俱来的本领别人一辈子也学不了。”
“而且天哪,他多英俊啊!”波莱特说。
“我敢肯定,你看,她爱上这个斗牛的小子喽。”迈克尔说。
“我并不感到意外。”
“行行好,杰克。别再跟她说这小伙子的事了。告诉她,这帮家伙是怎样揍自己老娘的。”
“再跟我说说他们都是怎样的酒鬼。”
“呀,吓死个人。”迈克尔说,“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揍自己可怜的老娘。”
“他的样子看着像是这样。”波莱特说。
“是吗?”我问。
有人牵来几头骡子,套上死牛,接着把鞭子抽得山响,人们奔跑起来,于是骡子往前猛地使劲,一蹬后蹄,突然飞跑起来,那头死牛的一只角向上撅着,牛头耷拉在地上,身子在沙地上划出一道光滑的拖痕,最后被拖出了红色的大门。
“下次出场的是最后一头牛。”
“不会吧。”波莱特说。她探身趴在栏杆上。罗梅罗挥手叫长矛手各就各位,然后一个立正,贴胸搭着披风,注视着对面公牛上场的方向。
散场以后,我们出来又被紧紧地夹在人群里。
“看斗牛真累人。”波莱特说,“我全身软得像块破布。”
“啊,你去喝一杯吧。”迈克尔说。
第二天佩德罗·罗梅罗没有上场。尽是米乌拉公牛,而且斗得很差劲。第三天没有安排斗牛。但是狂欢活动仍然在不分昼夜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