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白评传

李白诗[电子书]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关于李白生平事迹的记载,比较的要算很丰富:新、旧《唐书》都有他的传;同时人及后代人替他作的碑志和序、文也供给我们许多材料。此外,后代人所作的笔记、地志之类,也有很多关于他的轶事的记载。不过记载愈多,歧异的地方也愈多:即以他的籍贯而论,有的说是陇西成纪人,有的说是蜀人,有的说是山东人,几乎叫人不知相信哪一说为是。但经我们把各种材料汇合起来,证以他自己诗文所述,这才知道所谓陇西成纪人者,是指他的先世族望而言;所谓蜀人者,是指他的生长之地而言;所谓山东人者,则又因其流寓之地而言也。但有一部分的记载,或我们明明晓得它是附会的,或因它缺乏别的证据,所以都当在摈斥之列。例如后人因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便附会起来,说他是天上太白星降世;而相传为柳宗元所撰的《龙城录》,则又附会韩愈说太白仙去的一句话,竟谓“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于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走”云云。又《天宝遗事》所谓“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云云。我们若是取郑重的态度,当然是不把这些记载当做史料看的。又如因杜甫和元稹诗中曾有“山东李白”之语,后来刘昫撰《旧唐书》,竟以白为山东人,且说“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我们因为找不出别的证据,且与李白自己的诗文所述不符,故也只得不信了。

  若是依据比较可信的记载,更证之以集中的诗文,则我们可知太白的家世和生平约略如次:

  李白,字太白,是汉将军陇西人李广的后裔,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隋末,他的先世以罪避居西域,隐姓易名,及至唐武后时,子孙始还内地。父名客,家于蜀之绵州(今四川绵阳);太白以武后长安元年(701)生于此。

  他自己的诗文里,记他少年时的轶事有好几件,我们因晓得他彼时是个性情豪放、好击剑任侠、轻财重施、不事产业、而且目中无人的少年;又知他彼时的文章便已颇惹人注意了。

  我们只晓得他在二十六七岁以前便已出游襄汉,南泛洞庭,东至金陵、扬州,更客汝海,还憩云梦。我们不晓得他最初“杖剑去国”究竟在哪一年,但总不在二十五六以后;又晓得他此次出游,便始终不返故乡:从知他凡在蜀中的作品,必都是二十五六以前的作品。

  据《唐诗纪事》引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云:“……太白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微类《宫中行乐词》体。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虽颇体弱,然短羽褵褷,已有凤雏态。淳化中,县令杨遂为之引,谓为少作是也。”晁公武《读书志》云:“蜀本《太白集》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现在这“杨遂为之引”的百篇和蜀本《太白集》所附的六十篇,均已不可见;但看如今通行集本所载蜀中所作诗——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本编入选),《登峨嵋山》《登锦城散花楼》等——也就可略见他的所谓“少作”风格的一斑了。

  《上安州裴长史书》所云“妻以孙女”的“许相公”,乃是许圉师⑩。他是许绍的少子,本高阳人,梁末徙居安陆(唐时为安州,今湖北安陆)。其人有器干,博涉文艺,举进士。累迁黄门侍郎。龙朔中(661―663)为左相。

  他自安陆入赘后,一住十年,自谓“酒隐”。他在这十年里面,虽自说是“好闲复爱仙”,其实已急急要想“颖脱而出”,更忍耐不住当初那种“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的境地了。原来他此时感着“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奇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所以急乎要想投身于一二所谓“君侯”也者,藉可“收名定价”。他此时觉着要“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是难实践的;所以转了一念,而主张“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了。

  但是他这种活动,似乎并没有成功,因为他到三十五岁的时候,还仍旧惘惘然的作客太原。于此,倒反提拔了一个郭子仪,使他后来竟成就一翻轰轰烈烈的功业。

  从太原又东游齐鲁,遂寓家于任城(今山东济宁)。我们虽不能确然晓得移寓在哪一年,却知他侨寓鲁中颇久,故竟被人认做山东人了。

  《游太山》诗六首(本编入选),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你看他说:“凭崖览八极,日尽长空闲”,可见他彼时感着非常寂寞。

李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