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曹操崛起

资治通鉴[电子书]

  汉纪五十,灵帝中平元年①,操父嵩②,为中常侍曹腾养子③,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④,而任侠放荡⑤,不治行业⑥,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⑦。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⑧,不能济也⑨。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颙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⑩,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11),好共覈论乡党人物(12),每月辄更其品题(13),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14),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15),不答。操乃劫之(16),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17)。”操大喜而去。

  【注释】

  ①灵帝:汉灵帝刘宏,公元一六八年至一八九年在位。中平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

  ②操:曹操。嵩:曹嵩,曹操之父,官至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

  ③中常侍:宦官名,督责侍从左右。曹腾:东汉宦官,官至中常侍、大长秋。

  ④权数:权谋智数。

  ⑤任侠: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放荡:放纵不羁,行为不检。

  ⑥行业:操行学业。

  ⑦太尉:官名,负责综理全国军政,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桥玄:东汉官员。南阳:今河南南阳。何颙(音yóng):东汉名士。

  ⑧命世之才: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人才。

  ⑨济:拯救。

  ⑩许子将:许劭(音shào)。训:许训,东汉末年朝廷高官。

  (11)人伦:各类人物。靖:许靖,官至司徒。

  (12)覈(音hé)论:深刻评论。乡党:乡里。

  (13)品题: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14)功曹:功曹使,郡守之佐吏。

  (15)鄙其为人:看不起他的为人。

  (16)劫:强迫。

  (17)这两句说:天下治则成为治国之能臣,天下乱则成为乱世的奸雄。

  汉纪五十一,灵帝中平五年①,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②,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③,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④,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⑤,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⑥,赵融为助军左校尉⑦,冯芳为助军右校尉⑧,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⑨,淳于琼为右校尉⑩,皆统于蹇硕。

  【注释】

  ①即公元一八八年。

  ②西园:上林苑,在洛阳城西。西园八校尉:汉灵帝在西园新设八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③小黄门:宦官,侍从皇帝左右。蹇硕:东汉宦官,官至上军校尉。

  ④虎贲(音bēn)中郎将:官名,统领虎贲禁军。袁绍:汉末官至大将军、冀州牧。

  ⑤屯骑校尉:官名,负责领骑士戍卫京师。鲍鸿:东汉末年官至屯骑校尉、下军校尉。

  ⑥议郎:官名,负责侍从皇帝左右,顾问应对。

  ⑦赵融:东汉末年官至荡寇将军、光禄大夫。

  ⑧冯芳:东汉末年官至助军右校尉。

  ⑨谏议大夫:官名,负责周旋侍从、参相讽议。夏牟:东汉末年官至左校尉。

  ⑩淳于琼:东汉末年官至右校尉。

  汉纪五十二,献帝初平三年①,曹操追黄巾至济北②,悉降之,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青州兵③。操辟陈留毛玠为治中从事④,玠言于操曰:“今天下分崩,乘舆播荡⑤,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⑥,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⑦,宜奉天子以令不臣⑧,修耕植以畜军资⑨,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操纳其言。

  【注释】

  ①献帝: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一八九年至二二○年在位。建安元年,曹操把献帝迁到许,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初平三年即公元一九二年。

  ②黄巾: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济北: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③青州兵: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兵编成的精兵。

  ④陈留:地名,在今河南开封。毛玠:曹操属下官员,官至尚书仆射。治中从事:官名,州之佐吏,掌管众曹文书。

  ⑤乘舆:指皇帝。播荡:流亡无定所。

  ⑥意思是:官府没有一年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