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十,武帝元朔三年①,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②,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③。老上单于杀月氏王④,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⑤。”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⑥,出陇西,径匈奴中⑦。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⑧,乡月氏⑨,西走数十日,至大宛⑩。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11)。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12),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13),乃还。并南山(14),欲从羌中归(15),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伊稚斜逐于单(16),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17)。上拜骞为太中大夫(18),甘父为奉使君(19)。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一二六年。
②月氏(音ròu zhī):西域国名,又名月支,原居敦煌与祁连山之间,后被匈奴逼迫,西迁到新疆伊犁河,又迁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大夏国。
③冒顿(音mò dú):汉初匈奴的君主,在位期间,使匈奴空前强大。
④老上单于: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是封号。
⑤无与:无人与他。
⑥汉中:今陕西汉中。张骞:字子文,城固(今陕西省城固)人,开拓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使汉与西域建立了密切联系。
⑦陇西:郡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径:从中间穿过。
⑧得间亡:找空隙逃亡。
⑨乡:面向。
⑩大宛: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以产汗血马著称。
(11)发导译:派出向导和译员。康居:西域国名,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传致大月氏:通过不断翻译,通过若干国家,最后送到大月氏。
(12)大夏:中亚西亚古国,在今阿富汗北部。
(13)要领:准确的意图。
(14)并南山:沿南山而行。南山:今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北麓。
(15)羌:羌族地区,今青海各地。
(16)伊稚斜逐于单:匈奴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把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赶走,自己立为单于,于单逃到汉朝。
(17)堂邑氏:人名。奴:奴隶。甘父:人名。
(18)拜:授予官职称为拜。太中大夫:千石级的官职,掌管议论。
(19)奉使君:给甘父的封号。
汉纪十一,武帝元狩元年①,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在汉正西,可万里②。其俗土著③,耕田,多善马,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国。其东北则乌孙④,东则于窴⑤。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⑥,其东,水东流注盐泽⑦。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⑧。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⑨。乌孙、康居、奄蔡⑩、大月氏,皆行国(11),随畜牧,与匈奴同俗。大夏在大宛西南,与大宛同俗。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12),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13)。’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14),又无寇。”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一二二年。
②可:大约。
③土著:指依土地生活,与游牧民族不同。
④乌孙:古西域国名,初在祁连山、敦煌之间,后迁到新疆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
⑤于窴(音tián):又作于阗,西域国名,位于丝绸之道的南道,今新疆和田一带。
⑥西海:今里海,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
⑦盐泽: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
⑧河源:黄河源头。出焉:出于此。
⑨鬲(音gé):隔断。汉道:汉道指从中原通向西域的道路。
⑩奄蔡:西域古国名,在今咸海至黑海一带。
(11)行国:游牧之国。不定居,逐水草而不断迁移。
(12)邛(音qióng):在今四川西昌。
(13)贾(音gǔ)人:商人。市:购买。身(音yuān)毒:印度。
(14)宜径:适宜从这里穿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