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兵法[电子书]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②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③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⑥者也。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如阴(11),动如雷震(12)。掠乡分众(13),廓地分利(14),悬权而动(15)。先知迂直之计者胜(16),此军争之法也。

  【注释】

  ①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谋,图谋、谋划。豫,通“与”,参与。豫交,即结交诸侯。一说“豫”作“预”,亦通。此句言如不知诸侯列国的谋划、意图,则不宜与其结交。

  ②沮泽:指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③乡导:即向导,熟悉当地情况的带路者。

  ④兵以诈立:立,成立,此处指成功、取胜。此句言用兵打仗当以诡诈多变取胜。

  ⑤以利动:言用兵打仗以利益大小为行动准则。

  ⑥以分合为变:分,分散兵力;合,集中兵力。此句言用兵打仗应视不同情况灵活处置兵力,或分散,或集中。

  ⑦其疾如风:意为行动迅捷,如飘风之疾。

  ⑧其徐如林:此言部队从容推进,行列整肃,犹似森然不乱之林木。徐,舒缓。

  ⑨侵掠如火:攻击敌军恰似烈火之燎原,不可向迩,不可抵御。侵,越境进犯。掠,掠夺物资。侵掠,这里意为攻击敌军。

  ⑩不动如山:言屯兵防守有似山岳之不可撼动。

  (11)难知如阴:言隐蔽真形,使敌莫测,有如阴云蔽日不辨辰象。

  (12)动如雷震:行动如迅雷。

  (13)掠乡分众:言分兵数路以掳掠敌国乡邑。掠,一说当作“指”。

  (14)廓地分利:此言开土拓境,分兵占领扼守有利之地形。廓,开拓、扩展。

  (15)悬权而动:言权衡利弊得失而后采取行动。权,原义为秤锤,这里指衡量、权衡利害关系。

  (16)先知迂直之计者胜:能预先懂得以迂为直的将帅,就能取胜。

  【译文】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炽焚,实施防御时像山岳耸峙。隐蔽时如同阴天,冲锋时如同雷霆。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①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②;视不相见,故为旌旗③。”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④。人既专一⑤,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⑥。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⑦。

  【注释】

  ①《军政》:上古兵书,已失传。

  ②言不相闻,故为金鼓:为,设、置。金鼓,古代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号令器具,擂鼓进兵,鸣金收兵。

  ③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旌旗,泛指旗帜。

  ④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意谓金鼓旌旗之类,是用来齐一部卒的视听、统一军队的行动的。人,指士卒、军队。一,统一、齐一。

  ⑤人既专一:专一,一致、同一,谓士卒皆听从号令服从指挥。

  ⑥此用众之法也:用众,动用、驱使众人,即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法,法则、方法。

  ⑦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变,适应。此句意为根据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情况来变换指挥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需要。

  【译文】

  《军政》里说到:“作战时听不到语言指挥,所以设置金鼓;看不到动作指挥,所以设置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部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为了适应士卒耳目视听上的需要。

  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③。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④,此治气者也⑤。以治待乱⑥,以静待哗⑦,此治心者也⑧。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⑨。无邀正正之旗⑩,勿击堂堂之陈(11),此治变者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