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242—283):东吴末代皇帝,孙权之孙,字元宗,又字皓字,公元264—280在位。专横残暴,亡于晋,封归命侯。
【评析】
贺邵受到藐视,所以为了杀一杀豪族的气焰,到顾、陆等豪族子弟们的驻地,察看他们驱使官兵服劳役以及藏匿逃亡农户等情况,把事实都报告给朝廷,因此而获罪的人很多。以至于当时担任江陵都督的陆抗不得不从驻地赶到都城,向孙皓求情。
五
山公以器重朝望①,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②。贵胜年少③若和、裴、王之徒④,并共宗咏⑤。有署阁柱曰⑥:“阁东有大牛,和峤鞅⑦,裴楷鞦⑧,王济剔嬲不得休⑨。”或云潘尼作之⑩。
【注释】
①山公:山涛。
朝望:在朝廷中有威望。
②知管:主持掌管。知,主持。
时任:指山涛七十余岁仍然担任吏部尚书,照样亲自主持官员的任免之事。
③贵胜年少:显贵并年轻者。和:和峤。
裴:裴楷。
王:王济。
⑤宗咏:尊仰咏叹。宗,推崇,景仰。
⑥署:题字。阁:官署,指尚书省官署。
⑦鞅:牛马拉车时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子。
⑧鞦(qiū秋):栓在牛马屁股上的皮带。
⑨剔嬲(niǎo鸟):纠缠烦扰。
⑩潘尼(约250—约311):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
【评析】
山涛善于选拔人才,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赞许。据说潘尼在尚书省官署的柱子上题字说:“官署东面有大牛,和峤是牛颈上的鞅,裴楷是牛后部的鞦,王济纠缠不得休。”
七
山司徒前后选①,殆周遍百官②,举无失才,凡所题目③,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注释】
①山司徒:山涛。
前后选:指山涛两次先后担任选拔官员之职。
②殆:几乎,差不多。
周遍:普遍,遍及。
③题目:品题,评论人物。
④陆亮:字长兴,河内沁阳人,与贾充关系密切。
⑤诏:皇帝的命令。
⑥寻:不久。
【评析】
山涛前后两次任职选官,所用的人遍及百官,所选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当的,凡是他所评论过的人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有陆亮是皇帝下诏命任用的,与山涛的意见不同,结果陆亮因为受贿而罢官。
九
王安期为东海郡①。小吏盗池中鱼②,纲纪推之③。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注释】
①王安期:王承(275-320),字安期,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述之父。西晋时为东海王司马越记室参军、东海太守。南渡后为元帝镇东府从事中郎。
②为东海郡:任东海郡太守。
③纲纪:古称综理州郡之事的官员,即主簿。
推:推究,查究。
【评析】
王承体恤民情,这在乱世尤为难得,无怪乎在他死后人们都很怀念他。
十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①。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②,恐非致理之本③!”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
①录:逮捕。犯夜:指深夜还在外面走动,违反夜行之禁令。
②宁越:战国赵人,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人。原为农民,因努力求学,只用了十五年即成为周威公(周考王所分封的小国西周之君)的老师。
③致理之本:达到治理的根本途径。
【评析】
王承不愿意责罚因读书而违反宵禁令的学子,可见古人对读书人的爱惜与器重。
十一
成帝在石头①,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②。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③。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④,欲宥之⑤。许柳儿思妣者至佳⑥,诸公欲全之⑦。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⑧,并斩二人。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