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岑参

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电子书]

(约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与高适齐名,风格也大略相近,并称“高岑”。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释义】

  风炉,煮茶所用的火炉。《茶经》:“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凡三足,设三窗,底一窗为通飚漏烬之所。《土风录》:‘煮茶炉曰风炉’。” 诣,往,到。

  水碓(duì),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

  辍棹(chuòzhào),停船。

  踟蹰(chíchú),徘徊不进,犹豫。

  【详解】

  岑参与高适同为盛唐时有名的边塞诗人,惯于描写西北边境荒凉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此诗中的盘石寺,显然也是一座荒郊野外孤独的寺庙,但“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表明饮茶在此也很盛行。

  【郡斋平望江山】

  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

  【详解】

  据史料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为药用,继而食用,至西汉,茶始作饮料,开始为宫廷贵族士大夫专有享用品。到唐代,茶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茶树也由野生变为大量由人工栽培,所以,岑参此诗中有“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的描写。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能将吏部镜,照取寸心看。

  【详解】

  唐时茶饮之风盛行,不管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还是高人逸士、僧侣百姓,都爱饮茶,且成为一种时尚。此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实际上就是在严京兆后厅竹斋中的一次茶会。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

  燃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详解】

  从我国茶叶制作的历史来看,茶叶加工最初几乎都是出自佛门之手,特别是质量较高的名优茶更是如此。因此,岑参听说崔十二侍御夜宿于报恩寺,自然就发生了“燃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的联想。

登 录
提交留言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读后感
电子书 少年百科 试题试卷 作文论坛
小荷作文网 电脑版 2002-2021 咨询小荷
微信公众号 小荷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