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清廉故事-吴隐之 酌饮“贪泉”,清操不渝

中华清廉故事[电子书]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春,荆、江二州刺史桓玄进入建康,控制东晋朝政后,为提高自己的声望,装模作样地贬黜佞臣,提拔俊贤。于是,素有廉洁美名的吴隐之被封为龙骧将军,领平越中郎将,持节出任广州刺史。广州地处南海,所辖地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大部,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而且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自东汉以来,一直为海上贸易中心。外国商船经常带来许多奇异的珍宝。来此做官的官吏只要携带一箱珠宝返回内地,就可供子孙几代享用。所以历任刺史,心思都以搜敛珠宝为首要,没有不发横财的。东晋王朝也深知这种弊端,并想整治革除,而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吴隐之接到任命后,立即携带家眷起程上路。

所谓“贪泉”,原是广州郊外20里石门镇的一股涌泉。该泉水终年清澈见底,香气四溢,而且十分甜润。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儿出现了一个新的说法:不论多么清正廉洁的人,只要喝了这泉水,便会顿起贪心,产生无穷的欲望,从而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因此,该泉也随之被人叫成了“贪泉”。附近官吏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罪行败露后,往往以误饮“贪泉”水为借口来开脱罪责。因此一些正直的人路经此地,大都绕道而行;也有些人为了标榜自己,哪怕渴得口干舌燥也决不喝一口“贪泉”水。

吴隐之到达石门镇时,也听到了这种传说。但他认为:一个官吏贪不贪,关键在于心术正不正,与泉水毫无关系。为戳穿那些贪官的邪说谎言,便让人领他来到“贪泉”边,俯下身去,掬水而饮。随后,还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意思是:许多年来,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我认为,假如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初衷的!此诗充分体现了吴隐之以伯夷、叔齐为榜样而矢志自律、不易节操的情怀。这实际上也是他履新赴职当众发表的演说,是他的誓词。

吴隐之上任后,非常注意自己的操行,平时饭菜没有酒肉,仅以咸菜和干鱼就餐。衣着都是以往穿过的,没有添置新衣。官府给他配备的帷帐器物,也都送到仓库里堆放起来。不了解吴隐之的人都说他矫揉造作,为了博取虚名。然而,吴隐之不为这些闲言碎语所动,始终坚持去奢务俭的节操。他手下有位官吏知道吴隐之爱吃鱼,就经常进献去了骨刺的鱼,想讨好吴隐之,以利于升迁。当吴隐之发现此人动机不良后,不仅没有领情,还处罚和贬降了他。从此,再也没人敢向吴隐之送东西了,官府的行贿之风也有了收敛。

一次,吴隐之和妻子在湖畔观览风光,妻子乘兴买了一斤沉香给他看。吴隐之接过一看,嫌是奢侈之物,便随手抛入湖中。由于吴隐之自身廉洁俭朴,又严于吏治,手下官属大都不敢骚扰百姓,素以贪赃渎职闻名的岭南,吏治有了新的改观。为此,晋安帝特下诏书表彰说:“孝敬的品行笃于闺门,高洁的节操厉乎风霜,实在是为人处世所难以做到的,然而是君子的最高美德。吴隐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超过常人,俸禄分给九族共享,自养菲薄,俭朴过人。本来处在可以发财的地域,却不改清操;本来具备了富有的地位、条件,一家人却不肯改换旧服。恪守自律,革奢务俭,致使南岭腐败的吏治大为改观。朕理应给予嘉赏,所以晋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卢循率领东南八郡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广州。吴隐之率领士卒还击,他的儿子吴旷之战死沙场。经过一百多天的激烈战斗,广州失陷,吴隐之也成了阶下囚。当时东晋朝廷也发生了剧变。桓玄野心膨胀,废除晋安帝自立,致使各地的刺史、太守纷纷起兵反对。刘裕纠集了一批北府兵的中下级将领在京口和广陵同时起兵,讨伐桓玄,很快攻入建康。桓玄挟持晋安帝出逃,兵败被杀。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二月,刘裕迎晋安帝回建康复位,并执掌朝政。卢循乘机上表东晋朝廷,自称平南将军,代理广州刺史,又以吴隐之系桓玄同党,请求处死。刘裕因忙于肃清桓氏余党,巩固自己的权力,无暇远顾,遂同意卢循割据岭南的要求,但处斩吴隐之不予批准,并写信让他把吴隐之遣送回京都。吴隐之这才被释放。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在广州当了两年多的刺史,回建康时还和南来赴任一样,身无长物,两袖清风,与前后刺史离任归还时“船载洋货,车装珍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他送行的老百姓称颂说:“大人处可欲之地不改其操,真乃当今夷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