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清廉故事-吴隐之 酌饮“贪泉”,清操不渝

中华清廉故事[电子书]

东晋末年,朝纲失禁,吏治腐败。豪门权贵、大小官员竞相以奢侈腐化为荣,以盘剥肆虐百姓为乐,甚至监守自盗,将国家必备的军需财物窃为己有。然而,也有为官数十年一尘不染、理财数载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吴隐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1、儒雅之士,耿介爽直

吴隐之的六世祖父是曹魏时的侍中吴质,为魏文帝曹丕所信赖,与陈群、朱铄、司马懿并号“四友”。后来家道衰落,吴隐之的父亲没有做过官,是最下层的寒门士族。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到吴隐之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类和咸菜充饥度日,时有断炊的可怜境地。贫苦的生活,磨炼了吴隐之的品德。他少年老成,不仅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吃苦耐劳,而且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为人处事,品行端正,从不贪图非分的财物,尤其注重操守的修养。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吴隐之悲痛欲绝,哭泣之声感动得过路行人都为之落泪。他的邻居韩康伯官拜太常,其母是位贤惠明达的老妇人,被吴隐之的操行所感动,就对韩康伯说:“如果你以后负责挑选官吏的工作,一定要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后来韩康伯果然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于是提拔吴隐之为辅国功曹,随即又改任参征虏军事。吴隐之本来为人谦和,又博涉文史典籍,善于言谈,长得仪表堂堂,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儒雅之士”的好名声。

吴隐之的哥哥吴坦之为豫州刺史袁真的功曹。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冬,袁真据守寿春叛变,投降了前燕帝国。两年后,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兵平定叛乱,在寿春俘虏了叛乱首领。许多人遭受株连,以叛逆的罪名押送京师建康斩首示众,吴坦之也在其中。吴隐之闻讯后从建康匆匆赶来,拜见大司马桓温,请求代替哥哥赴死。桓温被他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又见他儒雅耿介,心怀坦荡,谈吐爽直,毫无惧色,不仅没有诛杀吴隐之,还赦免了他的哥哥。不久,吴隐之官拜奉朝请、尚书郎。

2、廉洁简朴,卖狗嫁女

说起吴隐之,就不能不提及他卖狗嫁女的逸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聘请为卫将军主簿。谢石是东晋著名人物,淝水之战晋军的水军总指挥,这一以少胜多的战役足以使他青史留名。那时适逢吴隐之的女儿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何况是官宦人家。谢石对吴隐之的生活很关心。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谢石知道他一向清贫,便吩咐手下人带着办喜事所需的各种物品去帮忙操办。到了吴隐之家,只见冷冷静静,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庆场面,毫无办喜事的气氛,唯见婢女牵了一只狗要去市上卖,原来吴隐之要靠卖狗筹钱来做女儿的嫁资。

东晋时的主簿,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其职责无非是主管文书,仅系将相大臣一幕僚而已。但若论其地位十分重要,论其权力有时还非常大。其时谢石声誉日隆,炙手可热,十分富有,吴隐之在他手下当差,俸禄定当不菲,怎么也不至于穷到卖狗嫁女的地步。很显然,吴隐之家穷,是另有原因的。史书上说他“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偿浣衣,乃被絮,勤苦同于贫庶”。他家贫穷,原来是他始终保持清廉的操守,又乐善好施而造成的。他既不贪图淫逸,也不攀附巴结权贵,所得俸禄和赏赐,总要和贫穷的亲族共同享用,不肯为自己积蓄和添置衣服被褥等。寒冬腊月都没有一床像样的被褥;身上穿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没有替换的。妻子给他洗衣时,他经常披一块棉絮待衣服晾干再穿,清贫俭朴,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

后来,吴隐之出任晋陵(今江苏常州)太守。晋陵地处京师附近,西晋末年随迁的侨民很多,鱼龙相杂,秩序混乱,为地方官吏搜刮民财提供了方便。然而吴隐之在任职期间,始终恪守清操,从未利用职权谋私骚扰百姓,加重过人民的负担。他一直依靠朝廷的俸禄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家中做饭的木柴也经常由其妻子刘氏自己搬运。任职期满后,吴隐之被调回朝中做官并由中书侍郎、国子博士、散骑常侍等职,接连迁升至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左卫将军等高级官职。当时东晋王朝动乱迭起,官场污浊不堪。许多达官显贵或争权夺势,或沉溺酒色、醉生梦死。吴隐之出淤泥而不染,清廉之风没有任何改变,得到朝野的一致赞誉。

3、酌饮“贪泉”,清操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