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政策(1910年)

梁启超作品精选[电子书]

第三 当问其政策所收获者与其所牺牲者之相偿率如何。国家及国民各部分之利益,时或相冲突而不能一致。既如前述,故无论何种政策,恒必牺牲一部分之利益,以期收获他部分之利益,此事势之无可逃避者也。而其政策之结果,所收获能偿所牺牲而有余,则为良政策,反是则为恶政策也。例如延长义务教育年龄,人民于此年龄内,不能就职业,则公家教育费亦陡增,此其所牺牲也。而教育普及,人民能力大进,国家亦得良分子而有基勿坏,则所收获足偿之而有余也。扩张军备,不得已则虽战毋恤,在平时则负担至重,在战时则损耗尤巨,此其所牺牲也。而使他人不敢侮我,或且藉一胜之威而扬国光于境外,则所收获足偿之而有余也。设种种法律,以束缚人民之自由,违者以刑罚随其后,所谓天赋人权者,缘此而范围日以缩小,此其所牺牲也。而人民获所保障,始能于法律所许之范围内,安居乐业,则所收获足偿之而有余也。反是,例如借外债以充行政费,行政整理之后,诚有利益,若缘此而召外人干涉财政之渐,则牺牲太大,虽有收获,不足以为偿矣。大扩充海陆军,于国防上诚有利益,若军事费远轶出于民力所克负担之范围外,以致税源全涸,民不堪命,则牺牲太大,虽有收获,不足以为偿矣。袒护资本家,优予以特权,于奖励企业,诚有利益,若缘此而使食力之氓,侪于奴隶,则牺牲太大,虽有收获,不足以为偿矣。行专制独裁政治,则权责专一,治事迅敏,诚有利益,若缘此而使人民漠视国事,政治思想,销沉殆尽,甚且舍失其自由独立之性,则牺牲太大,虽有收获,不足以为偿矣。此亦不过随举数端,他可类推。

第四 当问其政策系统之组织何如。国家之政务,非各各独立也,而常与他政务相连属,故凡政策必须组织为一系统。系统云者,就其消极的方面言之,则使各政策勿相矛盾也;就其积极的方面言之,则使各政策相辅为用也。苟无系统,则虽良政策亦变为恶政策;或分之虽得名曰政策,而合之则不复成为政策。例如以振兴教育为政策,而于师范学校及教科书等之设备,全不注意,是不能积极的以成就此政策也。立保奖及考试得官之制,是反消极的从而破坏之也。以奖励实业为政策,而于金融机关之设立,生计常识之普及,全不注意,是不能积极的以成就此政策也。不撤厘金,滥增新税,稍有利之业即攘归官办,是反消极的从而破坏之也。以改革币制为政策,而兑换制度不确立,租税征收法不更变,是不能积极的以成就此政策也。犹复滥铸铜元,滥发纸币,是反消极的从而破坏之也。以整理财政为政策,而不思建设统一机关,不思改革租税制度,是不能积极的以成就此政策也。日日增置冗缺冗差以养冗员,竭泽而渔,以涸税源,是反消极的从而破坏之也。此亦随举数端,他可类推。

明乎此义,则凡百政务,可皆树四鹄以衡之。有虽不失为一政策而不能实行者,有成为一可行之政策而可以讨论其得失者,有不成其为政策者,有并不成其为政治者,试更举数事以为例。其在军事,若欲全撤军备,则并世各国中虽亦有此政策,将来全世界或皆采此政策,而在我国今日,决不能实行者也。就现今所有之军备,或主张因仍而精炼之,或主张扩充而盛大之,皆成为政策而有讨论得失之余地者也。以现在之民力,而议增陆军由三十六镇至六十四镇,以每岁不盈千万之海军费,而立专部纷纷订购军舰,此不成为政策者也。以位置私人之故,而假借军备以为市,此并不成其为政治者也。其在外债,如前此爱国志士所设筹还国债会,欲举一切旧债而归数还之,此虽不失为一政策而不能实行者也。对于将来之外债,或主张欢迎,或主张固拒,皆成为政策而有讨论之余地者也。拒生利事业之外债,而欢迎行政经费之外债,此不成其为政策者也。借债不付立法机关决议,而经手官吏,时或藉以自肥,此并不成为政治者也。此不过略举一二事以为例,其他凡百政务,试悬此四鹄以核之,当皆可以厘然睹其所属。夫必成为政策者,乃可以论其是非得失;尤必成为政治者,乃可以语于政策。今我国官吏举措,十有九非政治,何也?政治所以达国家之目的,而彼专供官吏个人私利之目的者,虽藉国家机关之名义以行之,决不得谓之政治也。今之中国,纯属为人择官为官生事,曷尝为事设官为官择人,虽谓之无政治之国焉可也。既无政治,则复何有政策之可言。即偶有一二事当局者或能出其营私之绪余以为国家计,庶几可予以政治之名矣,然以云政策,且相去远甚。盖政策云者,有一定之方向,如江汉朝宗于海,不至焉而不止;有全部之组织,如三十辐共一毂,通中边而贯彻者也。今我国之施政也,今日方办一事,明日即办一与彼事相反对之事;甲机关方立一法,乙机关同时即立一与彼法不相容之法。阻力横于前,而不思所以去之;成效迄未睹,而不思所以易之,是安得以冒政策之名乎哉?并政策且无有,而良不良适不适,更何论也!今各国国会与政府所讨论者,则政策良不良适不适之问题也。夫既名曰政策,则必其率国家之目的,吻合于一部分之国利民福,而有方向有系统者也。然于其良不良适不适之间,犹慎重审择,而举国舆论,且督责之不稍假借。而我国政府,乃始终不睹所谓政策,且国家机关所举措,十九不得名为政治,以此而欲托国于天壤,不亦难哉?

今者责任内阁行将建矣。纪其责任,端赖国民。我国民将来之天职,第一著当察内阁之所行者果为政治与否,第二著当要求新内阁示我以政策,第三著当察其所谓政策者是否有系统而足以副政策之名,第四著当察其政策之良不良适不适。洵能纪之有方,而督之有力,则责任内阁,其或足以起衰救弊矣乎。而不然者,易法而不易人变名而不变实,亦安取此扰扰乎哉!

抑吾更欲有言者,国会政治,非有政党则不能运用,此稍有识者所能知也。然政党之所藉以团结者,实全恃政策,其在野耶,则以批评政策为天职;其在朝耶,则以建设政策为天职。然则研究政策之性质,而储备将来批评建设之资料,岂非我国民今日所亟当有事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