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匠心永存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著名演员张国立曾说过:“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没有信仰,我们其实有信仰,我们信仰的就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字。”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历史,靠什么来记录和保存呢?答案是文物。通过文物,我们可以实现现代与古代穿越时空的对话。而经过多年的时光打磨,很多珍贵的文物已经磨损,这时候,文物修复师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记录的就是这样一群大国工匠的故事。
文物修复的过程,是很枯燥的。文物修复者需要克服枯燥的过程,一点一滴地把心血投入到文物修复中,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文物修复者采用传统的师徒制,如果没有合适的学徒,师父的技艺就可能失传。因此,广大青少年应积极加入到文物修复的行业当中,这样才能使更多文物流传后世。
正是经过一代一代文物修复者的努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杂的珍贵的历史见证。而从这些文物修复者手中流传下来的,不止有文物,还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大到裱糊,小到恢复画上的印章,这些工作无一不需要极其精细的加工,而且绝不允许有差错。这种精神,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做到但必须学习的。
这种精细的精神,也应贯彻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人说过:“任何事物初次完成都是不完美的,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会变得优秀。”没错,我们应该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反复检索工作中的不完美之处,这样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作品。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匠心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大国工匠们的努力,不仅让文物永存,也让匠心精神永远留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