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 杂文 阅读指导

在寒冷的阳春三月里思考人生

落俗不可避免,浪漫至死不渝。 潇湘小小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等……完了以后,可真是个充满希望的句子啊。
  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在压力大事情多或者悲伤的时候,表达欲就会特别的强,具体的表现就是,我可以洋洋洒洒随随便便写出来三四千字的随笔。
  
  一般情况下,在写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可以从我烦闷的事情中逃离出来的,但当将笔记本合上的一瞬间,我就会从恬静自然中被抽离,然后狠狠地甩回到我之前的苦恼中。
  
  去年备考的时候,我一度对各种以前看不进去的书产生了看的欲望,比如,哲学宗教国际关系国家结构金融股票心理学意识流小说英文原著,于是我在本子上写,其实你可能根本不是突然间喜欢读书,开始发现广袤森林,你只是在逃避。
  
  果然颓废的一月和二月我只勉强看了6本书。
  
  所以啊,逃避可以说印在我的DNA里了——毕竟距离复试还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天,我突然间又很想看毛姆,以及我又打开了电脑,打算随便写点什么。
  
  最近在B站看见了很多极简主义的vlog,坦诚的说,我非常羡慕他们那种生活,看着整洁的卧室厨房书桌,我甚至有一种感觉,他们是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隐居。
  
  当然了,我的内心十分清楚,人家不说烦恼,不代表没有烦恼,谁又不是把自己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给展现出来呢。
  
  不过仔细想想,我是没什么断舍离,极简的勇气的,“以备不时之需”这六个字,真的是刻在我脑海深处的,似乎不准备好了,我连生活的勇气都没有。
  
  
  
  在十几岁还不用烦恼一些成年人烦恼的话题的时候,我是一个无论周围人聊什么,我都可以不在乎的人,醉心于自己手中的书中,不是假装听不见,是真的听不见。
  
  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状态,只能用羡慕来形容。
  
  我现在闹心的事情就多了,比如,如何才能在不影响我未来职业规划和为职业投资的前提下,有点收入,如何能够在别人都去上学而我在家备考的时候显得正当而不像是一个啃老族,如何能够解释,我25岁我还年轻虽然嘴上叫嚷我等单身狗真是太可怜了但实际上内心不想结婚也不想谈恋爱只觉得一个人真好。
  
  其实我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解释。
  
  那就是我愿意。
  
  以前见过一句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我最开始的时候,会想,难道错的不是他们吗,用他们心中已经落伍的标准去衡量一代人生轨迹注定和他们不同的人,并且一意孤行的认为,只有这套陈腐的观点才是对的。所以这句话应该是,破自己心中贼易,破别人心中贼难。
  
  后来觉得,大概也不是这样,我在乎这些事情这些别人的态度本身不是因为我在乎,而是因为我在乎的人在乎。
  
  况且,我也没有我自己说的那么好。
  
  我总是看不惯很多事情,觉得那些事圆滑而世俗,觉得他们的成功卑劣而不值一提。
  
  其实后来我发现,那些值得敬佩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凄苦的,诸如,戚继光王阳明balabala,我现在这种毫无根基的“看不起”就像是小说中的炮灰,自己一事无成,又觉得别人的成就都是偷来的。
  
  很好笑。
  
  有些行为,有些做法,在没能力的时候,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在有能力的时候,才叫“让人钦佩的特立独行”。
  
  
  
  所以,我打算好好学习,成为一代名医,到时候,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结婚,来一句,我只是学林巧稚,为医学奉献终身。那时候在我引起的一系列“女人不结婚没孩子就是不完整啊”的评价中,就会掺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她的价值,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片医学”。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真的好喜欢胡思乱想。
  
  
  
  论起我这些年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女孩子过了三十岁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
  
  这句话让我想吐槽的有两点,第一是,好像一个女孩子是身上印着保质期三十年的货物,我三十岁了等于我过期了,就再也没有价值了,第二个就是,人一定是要结婚的。
  
  毛姆在《面纱》里,写了一个害怕自己被说成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25岁女孩子匆匆嫁给了一个优秀但是不符合寻常优秀标准的人,然后出轨怀孕丧夫,最后终于决定,我要培养我的女儿,让她阳光而独立,而不是为了让某一个男人因为很想跟她睡觉而供她吃住一辈子。
  
  
  
  你以为我说这么多,我就是一个高喊不婚不孕的“女权主义”了吗。
  
  其实我不是。
  
  
  
  我对婚姻本身,和孕育本身,没有任何的抵触。
  
  但我希望我的婚姻,是我和一个人在一起,到了某一天突然觉得,其实我们会过一辈子,那就顺其自然的结婚吧,我们的家,有我们,也可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她幸福而阳光的长大。
  
  我很早就发现,所谓的“不平等”绑架的不仅仅是女性,同样还有那些并不符合传统上养家糊口人设的男性。
  
  我印象深刻的记得,我在知乎上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他父亲失业在家,他母亲有一份繁忙且足以养家的工作,他说那段时间是他过的最幸福的一段时间,爸爸在家有时间做家务,给他们娘俩做好吃的,爸爸自己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搞一些设计,读一些书,妈妈不用在繁忙的工作后抽时间照顾家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但这份宁静最后毁于亲戚指责他爸爸什么都不干,只是闲着。
  
  爸爸又出去工作了,他家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
  
  
  
  我承认我是理想主义的,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选择去工作,也可以选择做家庭主妇(而不被指责),我希望我可以坦然的说我喜欢女儿,也可以说我喜欢儿子(而不被指责),我希望我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而不被指责)。
  
  但我知道我希望的路还有很长,所以我换了一种希望,我希望有人可以听见一位姓彭的人大代表说的话,她说,请把对女性的保护,放在实事上,而不是纠结一些有漏洞的说法,人为的造成性别分裂。
  
  可惜那条微博下面,指责她的人非常多。
  
  
  
  所以总体来看,在家这一年多,我的烦恼都集中在,别人怎么说。
  
  真是没事闲的啊。
  
  
  
  我最近又在看毛姆的《刀锋》,刚刚看到拉里和伊莎贝尔因为观念不和平和分手那里,对拉里的形象还有待完善,但艾略特可真是个让人讨厌的人。
  
  毛姆的小说啊,真是太有趣了,总会在很合适的时间出现,讨论一些我目前很在乎的问题。
  
  比如,我有时候也会思考,假如不符合成功的定义,不能让我过的更富足,那我所努力的一切究竟还有一些什么价值。
  
  比起小说中的人物,现实中思考还会有一些更多的影响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家人。
  
  我以前在看断舍离书的时候,就看见过一句,问起许多女性,他们认为最该断舍离的其实是自己的丈夫,哈哈哈哈哈哈哈过于真实。
  
  当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时候,烦恼总归会比自己多很多,比如,我十几岁时候想,哪怕我在火车站里啃面包,也是我自己选的生活,我二十几岁时候不这样想了,我啃面包可以,不能带着爸妈一起啃吧。同理可以推及,我的确是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但我爸妈在乎啊。
  
  我觉得最好的人生就是,过得让我自己喜欢,让别人闭嘴。
  
  
  
  当然了,这不大可能的,我以前就发现了,和固执己见的人辩论,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你赢了,但是他不承认,他会用“我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一句话,把你的观点变成他的观点,另一个是,他根本不讲理。
  
  后来我学会了闭嘴,我希望我闭嘴了以后他们会觉得跟我聊天无趣,得不到那种“我碾压你”的快感后终止话题,但这个选择最近冒出一个新的恶果,就是,他们开始觉得我内向,且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性格。
  
  我不由的想起我某个在xx发达省省会军区工作的长相斯文而帅气绝对是我理想型男朋友选择的亲戚,只是因为结婚以后迟迟没有要孩子,且不太跟他们交流而被冠以“这孩子长的只是不丑,工作也就那样,过的一点都不好”的评价。
  
  
  
  现在才三月,等复试完了,我又会有很多计划了。
  
  这个等……完了,可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子啊。
  
  你或许会说,阳春三月,不本来就是个充满希望而温暖的月份吗。
  
  不,北方还很冷,我要去烧炉子了,冻jio。
  
  
  
  
  
  
  • 大学 - 杂文
  • 字数:2935 投稿日期:2021-3-14 15:32:45

  • 推荐3星:[ALEXEA]2021-3-14 16:06:54

    2 鏉¤瘎璁� 鐐瑰嚮224娆�游客
    鐐硅禐(0)
    鏀惰棌(9)
    涓嶅ソ(0)
    鎻愪氦鐣欒█
    » SUMMERXKY 璇勮 2021-3-14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风格的文了,还挺亲切的。
    寒冷的阳春三月里在实验室蹲着的我(啊哈哈哈)。
    想起自己也是在五年前的这样一个三月里准备着复试。那时也是什么书都想看的感觉,不过当时是想先mark再看。那时列出的书单这么多年也基本看完了。
    我也读过一些关于断舍离和极简主义的书,比如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工作断舍离》,有川真由美的《极简生活》,还有山口势子的《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现在也在努力地践行这些。kindle和微信读书一定程度上帮我减少了纸质书的数量但是还是不能抛弃纸质书。感觉日本的这些概念和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有点差别的,我看重的更多的是从源头上不乱买以及把拥有的东西充分利用,而不是刻意舍弃和减少东西。
    小小读书很多呢,以后可以多多交流了。我还没读过毛姆,感觉要下定决心读一个没读过的特别是著名的作家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至于那些别人的想法,大学时我也很在意很纠结。感觉也是研究生阶段让我改变了挺多的,变得自信了一点,发现很多事都可以不在意,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呢。很多事情还是冷暖自知的,别人羡慕的地方不一定真的那么好,别人觉得可惜的事情可能对自己来说是好事呢。
    医学生更辛苦。我以前自诩半个医学生因为我是学药的,而现在更偏向化学似乎离医药更远了。我的目标就是当个会写小说的科研民工。
    以前似乎不认识,在这里再认识一下吧,我也是个老会员了,一直眼熟你。我的第一个ID是丽特芭格。
    复试加油,祝好运。
    潇湘小小 鍥炲: 濂�5鍒� (2021-3-14)
    我好像眼熟你原来的id耶。
    说来我断舍离的想法和你一样,就是从现在开始不买自己不需要的,但是原有的也不会刻意丢掉,而是物尽其用,毕竟我花钱了我就要榨干他的价值
    毛姆的书是真的很好看,我看他的面纱的时候就是一气呵成,他语言啊,描写啊写的真的太细致入微了 那个阅读体验可以说不像是在读名著,像是在读网文。
    我的目标是要做一个会写小说的医生哈哈哈哈,即使秃头也不会让我放弃创作,毕竟那种从零创造一个世界的感觉就像是在打磨艺术品,太美好啦。
    希望我们都能梦想成真嘿嘿嘿
    » ALEXEA 璇勮 2021-3-14
    看你的文就会激发我多读书的念头。小小真是个爱看书的好孩纸~

    极简主义的vlog那里,想起最近在b站刷到很多roomtour的视频,都很干净整洁,看着舒服,大概拍视频得正式一些,太杂乱就没人看了~

    林巧稚医生那会儿有签协议,不能结婚生育,否则终止合约。嗯,我了解的是这个版本。感觉还是挺反人性的。祝愿我们小小成为一代名医的同时也能生活幸福哈哈哈

    因为疫情,在这寒冷(南方是因为湿冷魔法)的阳春三月里我也还在家里蹲着呢,握爪。有时候理解爸妈对我的一些人生建议即使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但多多少少也是为了我好。

    看到你文中知乎的那个故事,觉得很惋惜啊。感觉各司其职,尽可能在物质和精神满足上寻求一种平衡,可能是抚养孩子的时候最需要考虑的。

    复试顺利!
    潇湘小小 鍥炲: 濂�5鍒� (2021-3-14)
    诶,那个故事我当时真的看的感慨颇多,真是直到那时候才发现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偏见坑的不仅仅是广大女性。
    我还是挺喜欢看那种极简视频的,自己做不到,但确实能从他们视频里获得一些安宁。
    说起来我唯一舍弃了的东西居然是纸质书,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买纸质书了,kindle和微信读书承包了我所有的阅读啊。
    哈哈哈其实提起林巧稚只是因为她跟我一个职业,不过你这样说,她那个时候也真的是很艰难的呀。
    寻求平衡可太难了。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