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阅读指导

让学生全面发展(袁祚萱)

奉节县辽宁小学六年级十二班 袁祚萱

让孩子们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还孩子们一片动手动脑的空间吧!
     让学生全面发展(袁祚萱)
             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袁祚萱
  我们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书穷不久,不读富不长。”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的确包含着一定道理。我班学生罗扬的爸爸举家从偏僻的农村搬迁进城。一是为了开店赚点儿钱,二是让孩子跟在身边,能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向许多家长一样,望子成龙。
  上周星期三的早读课上,我让同学们学习了11月7日《重庆晨报》第4版上刊登的《为航天发动机延寿》和2004年6月18日《夔州》报上刊登的《江泽民签署命令和通令李应红荣立一等功》两篇新闻报道后,我班的罗扬同学便对船模组装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心要像出生在家乡奉节的青年科学家李应红那样,在飞机发动机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还利用妈妈给的压岁钱买了两只船模,准备参加重庆市科协组织的机动船放航比赛。但孩子的父亲一心只要孩子考高分,对罗杨参赛的举动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参与船模赛会影响学习,竟然将罗杨即将组装完毕的船模扔进了垃圾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受创伤。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这一扔也许扔掉了一个未来的舰艇创新制造专家,也许扔掉了一颗天真善良、热切求知的童心!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鼓励孩子发展活跃创新的良好素质,都能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让素质教育的实惠在更多的孩子身上闪现。让孩子们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还孩子们一片动手动脑的空间吧!
 (本文刊登于2005年第10期《小学生作文选刊》第14页倾听心声栏目—老师说。
  倾听心声栏目:主持人桃桃《责任编辑陶丽》的话,重庆市奉节县辽宁小学五年级学生罗杨《给编辑部叔叔阿姨的一封信》、
  重庆市奉节县汽车客运中心修理店罗国权(罗阳家长)《孩子,以后我要支持你》、桃桃说、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师宋玲《怎样做是爱孩子》[读者之声分别刊登在该书第12——17页。]
  《江泽民签署命令和通令李应红荣立一等功》报道:李应红同志获奖金100万元后,当年还为家乡奉节妇幼机构捐款3万元。)
  2013年新增院士名单公布:中科院53名,工程院51名
  附:奉节籍专家李应红当选中科院院士[转载]
    2013-12-20 09:41 来源:新华社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19日分别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中科院的53名新院士是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其中包括重庆市奉节籍、航空推进技术专家李应红。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4岁,其中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750名。新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
  
  中国工程院的51名新院士是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的。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大的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77岁的船舶设计制造专家徐芑南,最小的年龄48岁。平均年龄56.9岁,60岁及60岁以下的42人,占82.4%。51位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21人,研究院所14人,企业11人,管理部门5人。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
  
   中国工程院19日发表了致51名新院士的一封信,对新院士提出八点共勉,希望他们头脑清醒,婉拒不适当的物质待遇;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谦虚谨慎、不以“权威”自居,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事求是,尊重同事的劳动和成果,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等。
  
   此外,来自美国、法国、丹麦、以色列、巴西、印度等6个国家的9名外籍科学家今年新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至此中科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72名。中国工程院2013年选举产生了6名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4人、澳大利亚籍1人、丹麦籍1人。通过本次增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增至45人。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
  
  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1],男,重庆市奉节人,1963年1月出生,1978年9月入伍,1985年7月入党。[2]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推进技术领域。
  个人简历: 李应红教授
  1983年毕业于空军工程学院,1989年3月在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任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一系、空军“飞机推进技术”高新技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空军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
  2、从放牛娃到博导重庆奉节是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小时候,李应红一年四季都穿着草鞋到十几里外的学校捧书苦读,闲暇之余帮助家中放牛。1978年,年仅15岁的李应红参加了高考,当时按他的分数,完全可以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李应红毅然选择了空军工程学院,成为他们那个小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4] 而后李应红29岁晋升副教授,33岁晋升教授,35岁当上博士生导师。
  还在上军校时,李应红就开始从事飞机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人员之一。他发表了国内第一篇用模糊数学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研究的论文,被钱学森评价为模糊数学在中国应用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之一;编著了国内第一本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方面的专著———《航空发动机监控与诊断原理》;他主编的《飞机高原使用与装备技术》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飞机高原技术方面的专著…… 为延长某型飞机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李应红带领课题组查阅了上千卷发动机大修履历本,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多次试车,最终将几种型号的发动机使用寿命从400小时延长到800小时。他和系里的专家教授用一台没有履历本的废弃发动机建起了少见的现代化的发动机试车台。他主持研究成功的《某型飞机地面压力加油数字控制系统》,缩短了该型飞机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提高工效数倍。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李应红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某型飞机高原作战研究试验”是一个风险性极大的课题,李应红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课题。他带领课题组三进高原,每次一呆就是一个月。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大胆挑战技术极限,取得了成功。
  3获得奖项和荣誉李应红先后组织完成了与我军装备发展相关的十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发明专利13项。
  2003年获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一等奖[5],并提前晋升为专业技术4级。2004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给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记一等功。 李应红少将,技术三级
  他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飞机总体技术专业组成员,两项国防973项目首席专家,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科协“求是”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他曾当选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2010年7月,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晋升技术三级。2012年12月晋升技术二级。
  2011年、2013年两次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1]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推进技术领域。
  参考资料
  1. 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中国科学院 [引用日期2013-12-19] .
  2.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光明网 [引用日期2013-07-21] .
  3. 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中国科学院 .2013-12-19 [引用日期2013-12-19] .
  4. 从放牛娃到“博导” 。解放军报网络版 [引用日期2012-12-17] .
  5. 空军专业技术功臣--李应红 。中国军网 [引用日期2012-12-17] .
   6、 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教授通过优秀人才计划验收 。科技网 [引用日期2012-12-17] .
  词条标签:教授 , 少将 , 空军工程大学 , 技术三级 , 航空推进技术专家
   5. 空军专业技术功臣--李应红 。中国军网 [引用日期2012-12-17] .
   6、 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教授通过优秀人才计划验收 。科技网 [引用日期2012-12-17] .
词条标签:教授 , 少将 , 空军工程大学 , 技术三级 , 航空推进技术专家 。
  
    
  
  
  
  • 小学6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 字数:3366 投稿日期:2014-1-2 11:03:00

  • 推荐3星:[雷欣雨]2014-1-2 12: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