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探析

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19801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从群众中来”可以“到群众中去声,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探析
(广西师大政行学院200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李圣雷 )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命题曾经在我国思想界刮起过理论争鸣的“旋风”,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有了“狂飙突进”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否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何以可能的?本文对此略谈拙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何以可能
我们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当然是就我们自己国家而言的,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有没有普世或者普适的价值性不是笔者在这谈论的主要问题,笔者只想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国家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哲学略谈拙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化的必要性
毋庸质疑,马克思主义传入我们国家之后,与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实践相结合依次指导了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国家不同时代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相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理论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硕果。这些理论成果中无不处处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汗水,同时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辉,这些理论成果之所以能够被写进宪法和党章作为我们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因为它们是“从群众中来”可以“到群众中去”的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可以化为千百万乃至上亿万人民大众行动指南的理论工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智力精髓,也是带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成功典范!
近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搞活了市场经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金钱观、名誉地位观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和平演变政策的不断输入,国民之中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泛滥、虚无主义猖獗、官本位思想严重等等导致一些国民信仰缺失、理想沦丧、道德滑坡、人格分裂等异化现象纷呈而现,人们热衷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而对于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之类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认为那是专家、学者和领导人的事情。于是,要想让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要想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提高国民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见到成效的。
但是,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工作难做,我们就采取行政命令措施强奸民意或者干脆放弃这项长期的历史工程,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书生学者的书斋中解放出来,由抽象的理论变为通俗易懂的读物,用鲜活的经验事实去让老百姓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理论武器的重要性,让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个理论,不让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机可能,抢占了我们国民的头脑这块重要阵地。
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刚形成时就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引自《德意志意识形态》),同样,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核武器”在捍卫我们国家思想堡垒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个“核武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开关和密码子不是只有最高决策层掌握,也不是只有专家学者控制,更不是让知识分子精英们掌管保存,而是所有中国人都要烂熟于心,一旦各种敌对势力犯我华夏,虽远必诛!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装备。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可能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成功的历史典范性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有着丰富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早在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传入我国被中国化之后,以艾思奇、李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就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运动。
蒋介石称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击溃了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可见其对于中国革命成功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之大。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之所以能够推广,因为他迎合了革命群众的需要,结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和面临的问题,采取了通俗易的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不是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论述,他把深奥的哲学道理以具体生动的鲜活事例展现在读者面前,像“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牛角尖旅行记”、“卓别林和希特勒”、“天晓得”、“笑里藏刀”、“七十二变”等小标题,就别开生面,引人入胜,把深刻的哲理融化在生动的故事里,用群众的语言表现出来,从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易于为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李达同志在《<实践论>解说》中也采取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你的文章通俗易懂,这是很好的。在再写文章时,建议对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适当的场合,加以说明,使一般干部都能看懂。要利用这个机会,使成百万的不懂哲学的党内外干部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主席在给李达同志的信中这样称赞说。其实,毛泽东同志自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一个典范。他的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重要哲学著作,都是用很通俗易懂的形式写成的,他的哲学具有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鲜明特点。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学观点。如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波浪式前进等,这是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哲学谈话具有魅力,使人感到亲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他还善于运用谚语、成语、歇后语、寓言、神话故事等等来揭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闭上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 “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愚公移山”、“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等无不蕴藏着历史唯物和辩证法的智慧奥妙,这些富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大众化的理论观点在当时对于调动国民积极参加革命、建设和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都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当代的现实基础性
当前,我们国家基本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项大政方针和战略性政策的出台,都为我们宣传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夯实了坚定的基础。在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这为我们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提供了最根本的和最可靠的法律保障;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的章程,我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项战略性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命题等等这些都为我们顺利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提供了方针和政策依据。
此外,我国各条思想战线形成和不断壮大的哲学宣讲队伍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娴熟的工作方法,为我们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撑。当然,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有不满现状追求智慧优良传统,这都为我们当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奠定了现实的基础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途径
在上文中,我们不但有针对性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论证,最后我们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究竟是何以可能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笔者认为,在我国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解读要深入浅出
要想把马克思主义哲这个理论武器作用于实践去指导人们的行动,首先,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解读和阐释,这是我们能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另外,还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具体现实和文化传统,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家、理论家,我们要用历史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设身处地体味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坏境,翻译时要忠于文本,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国民的接受能力和其他各家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对它的认可度,尽可能用扬弃的态度深入浅出地研究和通俗易懂地撰写可供普及与宣传的理论性著作,否则,原本可以作为工具和武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由于其内容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即使封面印刷的再精美诱人,也只能被束之高阁了。(二)培养和造就一批精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理论队伍
具有了良好的理论著作,我们还要有一批“播种机”和“宣传队”,这是我们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一部分专家、权威学者、知识分子掌握这些理论的层面上,我们还要培养一大批忠信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家,让他们如同农民种地一样去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到大众的头脑和心田,达到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目的。
鉴于此,我们就要把学校课堂作为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宣传队伍的主要前沿阵地,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同学生们未走出校门之前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使,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战士,随时随地愿意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 宣传形式多样化,并注意在宣传时和大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
有了良好的理论前提和宣传队伍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还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如报纸、杂志、书籍、网络媒介等等,用寓教于乐的形式,采取便于大众接受和领会的办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处都有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环境。
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之所以能够在我国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就是因为西方敌对势力用武力推翻不了中共的领导,颠覆不了人民民主专政,它们就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力求达到不战而胜。他们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如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通过各种途径,如输入含有西方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利用国内崇洋媚外闹分裂搞独立的势力等,渗透和传播腐蚀人心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希望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在生活水平提高享受着西方各种物质和文化产品的同时也成为失去排斥和反抗资本主义意识的“单向度”的人,希望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的天下。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宣讲和传播的同志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传播思想理论的媒介和场所,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理论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搞好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宣讲工作,要让工农商学兵等等都认识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危害性,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理论武器对于我们变革社会所起的作用,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揭露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害人害己的实质,用中国化的风格和中国化的语言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去帮助大众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由被动的盲从变为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同时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方法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宣传务必切忌说些假大空华而不实的言语,那样会使听众产生反感或逆反心理,不但不愿意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听众,反而会抵制甚至改信其他各种信仰,各种宗教组织及邪恶势力之所以有众多信徒就是因为它们谙悉了很多人的心理需求,能用眼前利益暂时迷惑住大众的心智蒙蔽住他们的眼睛使得大家是非不分曲直难辨,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最后,我们还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合法地位用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撑,让民众知道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官方哲学是“名正言顺”的,而了解其他各种思想理论和学术主张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 聂耀东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谭培文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一版。
【3】  谭培文著。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4】  刘建军。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7月。
【5】  赵爱民。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8年4月。
【6】  曾志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30卷第五期。
【7】  林国标。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8】  郭建宁主持。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专题讨论)【J】河北学刊,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 小学1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5448 投稿日期:2010-12-9 13:03:00

  • 推荐3星:[傀寒渔泪]2010-12-9 22: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