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词中“月”的意象
初一 魔力ING
思乡、哀愁通通在“月”的衬托下表现的淋漓精致。而“景”也丝毫不逊色于“情”,在诗人的笔尖下,月时而圆润,犹如无暇的玉一般璀璨,时而又弯弯,就像小船一般飘荡在夜空,勾起人们无穷的遐想。
明月是茫茫夜空中,最为皎洁的象征,古诗中月的出现也极为广泛,好像古代诗人特别喜欢写月。“月有阴晴圆缺”,不错,月的形态丰富多样,是写诗的好材料,但为什么在诗词中会多次出现呢?月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先不说课外,本学期语文书后面的十首古诗中就有两首“月”诗,占了五分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由此可见月在诗中出现的极多了。不仅课内古诗,课外更是数不胜数。可为什么诗人会这么“偏心”,为什么是月而不是太阳呢?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意,那诗中的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上面两首诗,第一首“抒情”,第二首“抒景”。的确,月是出现在夜晚,夜晚周围寂静,大家都已睡去,唯独月,为毫无生机的夜晚带来一丝惬意,不正适合抒发诗人悲伤的情感么?思乡、哀愁通通在“月”的衬托下表现的淋漓精致。而“景”也丝毫不逊色于“情”,在诗人的笔尖下,月时而圆润,犹如无暇的玉一般璀璨,时而又弯弯,就像小船一般飘荡在夜空,勾起人们无穷的遐想。作者将情感融入月,便构成了意象,由诗将意象带给读者,又构思出了柔和、美好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诗了。
我在网上找到一些耐人寻味的“月”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以上两首都是写景诗,还有将月细写的诗:“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月》。《竹里馆》则又与上面三首诗不同,借“月”抒情诗。
事实证明,不仅古代作家爱写月,现代作家也不例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林清玄的《月到天心》也是一则唯美的至理散文。
以上几点大致说明了月出现的原因,也许月出现的原因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月的确是深受作家们的喜爱,也许是它皎洁、朦胧的身姿,又也许是它带来的忧愁感,文章古诗有了月的介入,无疑是给它增添了不少色彩,月的美还要由我们来细细品味与发掘。
初中1年级 - 议论文字数:811 投稿日期:2011-2-27 16:55:00
推荐3星:[25135359]2011-7-20 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