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评价

实验小学 ZHAIJIAWEI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评价
灵宝市实验小学  建改改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促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关注的重点由教师教学评价转到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评价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所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语文课堂上,如何做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评价标准应多维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形象概括。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是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遵循这一理论,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
例如,我在执教公开课《夜晚的实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斯帕拉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问题的设计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有的读,有的划,有的作批注,积极投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巡视和检测时,师生可以共同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个学生。对读书有感情的学生, 评价他们: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对能根据相关语句谈体会的学生,评价他们:你能抓住关键词句悟出人物品质,把文章读透了,读懂了,你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对于认真圈画并做批注的学生,从学习态度方面也予以了肯定和表扬。可见,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并进行适时地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完全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从而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二、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格的代名词。确实,数量具有简明、精确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人的主观推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数量能够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统计工具加以处理。然而,对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是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因此,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在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前提下,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1、 注重形成性评价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我看过这样一个课例《小白兔与小灰兔》(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通过学习,当老师提出:“大家说一说你是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呢?”这一问题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喜欢小白兔,因为它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很勤劳;有的说喜欢小灰兔,因为它帮老山羊收白菜,也很爱劳动,并且懂礼貌,知错就改。老师适当地评价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我们都喜欢。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并没有按常规现象马上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促进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由此可见,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才有可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 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发展
要实现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方法必须多样化。即除了纸笔测试等量化方法外,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通过多样化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回顾、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也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三、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所以价值应是多元的。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因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会合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后,设计了一份对照评价表让学生自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回顾、反省……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愿意与伙伴合作?你认为怎样的合作才会卓有成效?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你是怎样与别人合作的?……这个评价过程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四、 评价形式应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课堂上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如,我在上《夜晚的实验》一课过程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斯帕拉捷为什么能揭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学生纷纷发言,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结果各方面,分别谈了斯帕拉捷实验成功的秘诀是: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潜心研究、坚持不懈等。我及时评价他们善于抓住课文内容来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借机,我又把探究进一步引向了深入: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有的说: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靠猜测轻易下结论,而要亲自实践才行。有的说:只有善于观察事物,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于是,我又让同学们互相评价,扬长避短,认识又深了一层。同时,我还把学生的创新推进了一步:实际上,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这种精神。比如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同学们的发言更热烈了,我又一次评价他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就这样,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以鼓励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就能将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这一维度中,我们应主要从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考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互动,思维状态活跃,对话过程中能够自由表达并获得真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① 杨久俊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② 韩立福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③ 靳健·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④ 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⑤ 宋乃庆等著·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 小学5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3292 投稿日期:2013-1-1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