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解说稿(9100字)

[5279969] 2017-8-1 21:06:40
  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个百分点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个百分点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也跟我们反映了一种情况,说什么呢,叫“小富即安、大富不安”。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再做了,钱挣得越多心越慌。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
  这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法人财产权、自然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考察吉林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个百分点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个百分点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个百分点。
  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