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解说稿(9100字)

[5279969] 2017-8-1 21:06:40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个百分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个百分点,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 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