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处摄神法

作文书:《记叙文写作方法大全》[电子书]

  细处摄神法,是指文章作品中通过对细小的动作、情节、痕迹、景物等的真实描绘,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描绘环境,以取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效果的写作方法。运用细处摄神法作文,往往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编织出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描绘出真实典型的环境,开掘出深刻博大的主题,使文章作品闪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光辉。
  运用细处摄神法必须做到:细节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艺术性、思想性。
  例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写葛朗台要抢太太的梳妆匣时,“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女儿要和他拼命时,他就与太太、女儿讲和。“他到密室去拿了一把路易摔在床上。”接着,“把钱拈着玩”。当女儿叫他把钱收起来,说“我们只需要你的感情”时,他立即“把金路易装到袋子里”。
  文末写给临终的葛朗台做法事时,“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给他亲吻十字架上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文章通过以上人物的几个细小动作和几笔传神的描写,将一毛不拔、爱钱如命的守财奴的性格、神态、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力地表现了葛朗台极端贪婪、吝啬的性格特征。
  
  优秀例文
  
   献
  
  我是在江浦县的一个小镇里上小学的。学校很简陋,课桌是用砖头堆的,上面抹了一层黄泥巴。有些教书的城市小姐来了不到一两个月便闹着要走。所以,一年级是断断续续上过来的。二年级开学后,在家里等了一个多月,才总算来了个新教师。
  “我姓石,石头的石,你们以后叫我石老师好了。”这位石老师长得真像那种方方正正的石头;裤子上的两块大补丁,非常醒目。“从今天起,由我教你们语文和算术。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他讲起话来颇具大将风度。字句铿锵,从容不迫;每个动作,仿佛都具有魅力似的,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第一堂课下来,就学了不少字词。其中的“献”字,他写得特别大,在黑板上显得很突出,当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字的,因为它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已不仅仅是字形了。
  “当、当、当……”放学的钟声响了。我们平时野惯了,一下课就像小鸟般往家飞。这不,又有几只“小鸟”无影无踪了。石老师一反刚才的从容态度,急急忙忙东跑西追地把他们撵回来。
  他追回了那几个,已经满头大汗,再用满是粉笔灰的手一揩,那模样,真有点滑稽。他忙着把我们按地址编成五个小队。我们是回农场的,路很远,也最有趣,一路上有不少小河小塘、小鱼小虾,偏又是石老师最不放心的一队。他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别下河,有血吸虫!”……直到我们一齐张开小嘴,齐声高嚷:“晓得!”这才让我们走。可刚走到半路,石老师又气喘吁吁地赶来了,说是不放心,要亲自送我们一趟。石老师真有一副婆婆心肠。这一送就不知道多少年,至少在我离开他前,他是天天护送的,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可有谁知道,此时,他的两个小女儿正饿得直哭,急着等他回去烧饭呢。
  对于石老师的身世,我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和他的两个女儿住在学校的一间平房里。两个小千金在乡下算是很出众的妞儿,特别是头上的小辫,一天一个花样,别致可爱。
  一天,已放学了,我到石老师家去拿忘了的作业本。他的小女儿正坐在他的膝上,哭着要麦芽糖——在我们那儿当时确是很平常的食物。石老师哄着她,那神情又跟送我们回家时一个样儿:“别哭,等爸爸发了工资,一定给你买……”“爸爸有了钱就寄给奶奶,不会给我买糖的。”女儿哭得更响了。石老师没再说什么,只是更紧地搂住了女儿。过了许久,又打起精神说:“哎,爸爸给你扎一个最好看的小辫,让别人都夸你漂亮,好不好?”“好!”女儿立刻破涕为笑。石老师蹲下身来,嘴里咬着几根牛皮筋,两只大手在女儿的头发上绕来绕去,不一会儿,就生出了两朵玲珑可爱的小花。真看不出石老师有这样的“手艺”!
  现在,我每想起这幅情景,心里便涌起一阵辛酸:跟天下父母一样,他爱女儿,不仅是个好父亲,又是个温和、细心、能干的好母亲,然而,却不能满足女儿小小的要求……他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荷,默默咀嚼着人生的艰辛,毫无怨言地体味着不公正的待遇;而奉献出的,是知识、理想和情操……我不禁想起了第一堂课上就学会的那个大大的“献”字。
  大约跟石老师学了两年多,我就到南京上学了。我人在南京上学,但父母仍留在农场,所以每年总要回去看看。可是,竟从未回学校看过老师。我常因自己年幼而轻易地原谅了自己,而这却不能饶恕我为人的浅薄,因为,我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了。听同校一位老师说,石老师已调离了。
  我心情难以平静,踱步来到上学时走过的田野上。其时已是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在空旷的田野上粗犷地勾勒出几条耕牛的身影。它们正拖拉着沉重的耕犁,默默地奉献着气力,一步一步地耕耘着。是啊,人类的历史也是这么耕耘出来的。
  已有七年没见石老师了。不过我敢肯定:他一定加了工资,住进了新房。
  人固然不能抽象地生活在信仰里,但更不能抛开信仰,“实惠”地求生存。石老师的信仰,就是第一堂课教我的那个大大的“献”字。
  过两天就是教师节了,我尤为思念这朴朴素素地奉献着一切的石老师!(俞扬)
  
  例文评析
  本文较成功地运用了细处摄神法。石老师把“献”字写得特别大,在黑板上显得很突出。“献”既是文题,又是一种精神的写照、一种形象的象征;是文章的线索,更是文章的灵魂。围绕这个“献”字,文章描写了“裤子上的两块大补丁”、连“很平常的食物”——麦芽糖都买不起等细节,突出他生活的艰辛,说明他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荷,得到的是不公正的待遇,而奉献出的是知识、理想和情操。描写了“天天护送过河塘”的细节,表现他的责任心与爱心。描写了他为女儿扎“一天一个花样”的辫子,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此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处,却实实在在地歌颂了石老师的美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尚鉴)
  
    
  
  • 下一篇 直抒胸臆法
  • 上一篇 细节描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