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辐向心法

作文书:《记叙文写作方法大全》[电子书]

  轮辐向心法,是以车轮条辐都集中于轴心为喻,说明文章的各个部分都指向一个中心,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文章的各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指向中心,表现中心;中心则多指集中表现的某种事物,或作为核心、线索的物品。
  例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全篇紧紧围绕纺车展开叙述。开首写作者对自己使用过的一辆纺车的深厚感情,引起全文。接着分别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挥的巨大作用;用纺车纺线的乐趣;纺线的技术,纺线的姿势;改进技术,展开竞赛,以及在思想上受到的教育,精神面貌的变化。纺车是个核心,各个部分的内容都向它凝聚、集中。
  又如,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全篇围绕菜园这个核心展开叙述。文章开头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接着描述了菜园的一般格局,自己菜园的环境和面貌。然后又写到延安的种菜活动和取得的成绩;继而写种菜的详细过程,自己向老农学习以及种菜的乐趣,最后写丰收。总之,全文以菜园为中心,从多方面写了种菜活动,表现了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运用轮辐向心法以散文为多,而且要求材料丰富、多样并大致呈并列关系。另一方面,要求形散而神聚,材料多而不乱,主题要高度集中、统一。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可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气势和力度,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震撼和充分的审美享受。
  轮辐向心法与焦点表现法不同。后者对于所表现的事物,只着力刻画于一点,使之特写般的得到强调和显现。
  
  优秀例文
   
  乌篷船
  总有一天,那段流动的岁月,会变化成一只漂亮的乌篷船,我将立在船头,为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撒一种深红色的花瓣……
  湘江,从我家门前拐过。
  小时候,一到春汛来得急的日子,便常常喜欢一个人跑到江岸看江中往来的木船。
  木船顺水而下,舵手只管歪着头向两岸打他的瞟瞟眼,其余的水手呢?待把嗓音练足,稍一使劲,一首粗犷的情歌便跌落在湍急的江面:
  细雨蒙蒙不见天
  大浪翻翻不见船
  隔了几天不见你
  好像离了几十年……
  其实,天朗朗的,岸边也没有姑娘的影子。这时,我也会扯开了自己的嗓门,唱着一支古老的童谣:
  大河涨水小河流
  驴马畜牲坐船头
  我想扯堆草你吃
  船儿走了水也溜……
  船上的人大笑,岸上的我也跟着笑。
  但是,自从我家里有了那只乌篷船后我便从童年走进了懂事的季节。那一首首童谣和一件件往事,化作一幅幅深沉的素描,叠印在乌篷船那根粗壮的缆索上。
  思绪启航了,随了乌篷船摇曳的身影……
  在爷爷留下的那份“祖业”中,原本没有那只乌篷船的。
  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爸爸不在家,当我一个人吃完饭后,忙碌一天的妈妈揭开锅盖,看看剩下的饭只够一个人吃饱时便将它留给了爸爸,自己到墙角的那堆发了芽的土豆里拣几颗大的,洗净后煮了吃下,待爸爸返回时,妈妈已感到阵阵头晕,继而是心闷,最后竟将一颗沉重的头贴在床沿大口大口地呕吐,脸色蜡黄中泛着乌青,爸爸急了,赶紧找来一把破旧的布伞,撑开,背着妈妈滑进了漆黑的夜幕里。
  外面的雨裹着风很大。几声闷雷从天庭的深处扯过,震落了几片枯叶。
  那时,在离村三四里下游对岸的一个小镇里有一医院,当爸爸赶到下游的渡口时,深夜里没有一只摆渡的小船。两个时辰后,一位渔翁被爸爸凄苍的呼唤声惊醒,他便划了那只乌篷船急急地从对岸荡过来。可是,当爸爸背着妈妈爬上那三十多级的石板码头,一头撞进医院里,穿白大褂的医生摸了摸妈妈那双冰凉的瘦手,沉痛地说:“食物中毒,你来迟了半个钟头……”
  爸爸跌坠在地板上,紧紧抱住妈妈那变软的躯体,反复用一个沙哑的声音对医生说:“她太疲倦了,她会醒过来的。”医生摇了摇头,背过身去,走了……
  突然,爸爸冲进浓黑的夜空里,发出一声凄凉的吼声:“船——我要有只小船……”吼声在空旷的夜幕里回响,延伸……
  埋葬了妈妈,爸爸紧抱着我的双肩,哭道:“孩子,是我对不起你妈。要是我们有只小船,那晚……你妈就……不会……”
  我揉了揉红肿的双眼,觉得肩上的爸爸那双手好沉,好紧。
  一周后,爸爸真的做成了一只乌篷船,做工虽较拙糙,但它是爸爸亲手做成的。
  夕阳里,乌篷船下水了,爸爸用一双满是老茧的手,抚摩檀黄色的船身。
  黄昏里,爸爸总要捏一袋旱烟,蹲在船头上大口大口吸一阵,仿佛于那淡青色的烟圈里能寻到一丝安慰。风雨之夜,爸爸也会滑一身泥泞,久久立在岸边,听着乌篷船在风浪中颠簸发出的响声。返回后,昏黄的灯光下能看到印在爸爸眼角的泪痕,显然,这个晚上他又哭了。
  哭吧!爸爸,你大声地哭吧。让你心中的苦闷和对妈妈的思恋随泪水淌出来吧!那一个个黄昏,会读懂了你的眼泪,那一袋袋旱烟,会读懂了你的眼泪……
  读初中时,我考上了一所县城中学,成为全村第一个乘火车去上学的“小才子”。同龄人拿一双羡慕不已的眼睛看我,就连那些父母在骂自己的子女“不中用”时,也将我树为“有出息”的楷模。
  可是爸爸日益消瘦和衰老了,满脸的皱纹,细而密,丝丝缕缕,结成网状,里面仿佛写着一部他42年的历史,有如一篇难解的文字。
  于是,我便说:“爸,我不想读书了。”声音说得很轻很细。
  爸爸一听,瘦削的脸扭曲得变了形。骂道:“没骨头的东西,一丈都挺过来了,还怕走不过一寸,没钱,我会想办法的!”
  我深知爸爸的脾气,也知道他会想办法的,然而,我没料到爸爸竟然会卖那只乌篷船的。
  一个周末的黄昏,爸爸叫人找来买主,一番讨价还价,乌篷船便卖了。
  爸爸亲手解开那根系在柳根上的缆索爱恋地摩挲着船头,久久不愿松手,最后,他转过身,用力挥了挥手,说:“你们去吧。”
  乌篷船在“吱扭——吱扭”的桨声中向下游飘去,越来越远,愈来愈小,最后化作一个小小的黑点消失在水天辉映的天边……
  第二天,爸爸将一叠钱递给我,背上那几件少得可怜的行李,说“我送你一程”。
  我接过钱,不敢数,其实更不想数。我知道,这钱是卖乌篷船换来的,那几件行李也用这钱买的:一件粗布外衣,一双削价解放鞋,还有一本早就渴望的《新华字典》。
  到了渡口,爸爸突然停下来,怔怔地看着一只正从江心漂过的乌篷船,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用低沉的声音说:“要是我们那只乌篷船不卖,送你一程多好啊!”
  我接过行李,说:“爸,别说那些了,你回去吧!”
  我走进了那只摆渡的乌篷船里。
  突然,一阵运石料的机器声从码头上传来,我转过身,看见一辆汽车正停在爸爸的身边。这时,爸爸也反过身,颠着碎步又跑到了乌篷船边,冲着我大声地说:“好了哩,就要修桥了!”
  我点了点头,说:“马上就会修成的。”
  爸爸沿着青石板码头,一步一步向上走去。他那佝偻的脊背,像这座即将建成的水泥桥的桥架。
  抛锚了,思绪停靠在风平浪静的港湾。
  好想再闻一阵它满身飘出清香的桐油味,好想再划着它在江心追几回斜阳。梦里,好几回看到它在轻浪中摇荡的倩影;醒来,心却跌落在退潮的黄昏里……
  是船身破旧不堪了呢,还是乌篷船千疮百孔了呢?
  哦,乌篷船,我在追忆中问你。(熊斌)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轮辐向心法,紧紧围绕乌篷船展开叙述。开篇写“总有一天,那段流动的岁月,会变化成一只漂亮的乌篷船,我将立在船头,为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撒一种深红色的花瓣……”引起下文。接着分别写了因为没有船母亲去世了,爸爸一周后便做了一只船;为了送我上学,爸爸又卖了这只船;最后写家乡将要修桥而结束全文。“乌篷船”是主题,也是文中叙述的核心,文中各个部分的内容都向它凝聚、集中,像轮辐向心一样。(方兴)
 
 
  • 下一篇 总提分承法
  • 上一篇 复线结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