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商鞅变法

资治通鉴[电子书]

  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③,莫敢徙。复曰④:“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⑤。乃下令⑥。

  【注释】

  ①既具:已经制订完毕。布:公布。

  ②徙置:移置。予:赏给。十金:指十斤金。

  ③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④复:再次。

  ⑤辄:马上。

  ⑥乃下令:于是就发布变法的命令。

  令行期年①,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②。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③,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④,黥其师公孙贾⑤。”明日,秦人皆趋令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⑦,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⑧,其后民莫敢议令。

  【注释】

  ①期年:一整年。

  ②之:前往。令不便:法令不好。

  ③君嗣:君主继承人。

  ④傅: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秦国君的庶子,名虔。

  ⑤黥(音qíng):墨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师:太子的师傅。公孙贾:秦国君的庶孙,名贾。

  ⑥趋令:按照法令的指挥行动,听从法令。

  ⑦公战:为国家作战。私斗:因私人的事打斗。

  ⑧迁之于边:把这种人移民到边境居住。

  显王十九年①,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②,徙都之③。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④,并诸小乡聚⑤,集为一县,县置令、丞⑥,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⑦,平斗、桶、权、衡、丈、尺⑧。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五○年。

  ②冀阙:古代宫城正门前两侧的城楼,一般在此处公布法令。咸阳: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③徙都之:迁徙到咸阳作为国都。都之,以之为都。

  ④同室内息:父子兄弟住在一处不分家。息,作息生活。为禁:作为禁令。

  ⑤并:合并。聚:村落。把各地的小乡小村合并成大乡大村。

  ⑥集为一县:合并为一县。县置令、丞:各县设置县令、县丞,县令为县的长官,丞为令的副手。

  ⑦井田:周初的公有田地制度,按井字形分成九区,故名井田。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开阡陌,把原有的田间道路废除,不再分成井字形,民可占有更多的土地。

  ⑧平:为度、量、衡等定下统一的标准。斗、桶:量器名,六斗为一桶。权:秤锤。衡:秤杆。

  显王二十九年①,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②。何者?魏居岭阨之西③,都安邑,与秦界河④,而独擅山东之利⑤。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⑥。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⑦,而魏往年大破于齐⑧,诸侯畔之⑨,可因此时伐魏⑩。魏不支秦(11),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12)。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四○年。

  ②此二句说:不是魏吞并秦,就是秦吞并魏。

  ③岭阨:山中险隘山口。

  ④都安邑:以安邑为都城。界河:以黄河为界。

  ⑤独擅:独自专享。山东:华山以东。

  ⑥利:有利时。病:不利时。

  ⑦赖:依靠。

  ⑧破于齐:被齐国打败。

  ⑨畔:叛。

  ⑩因此时:借着这个时机。

  (11)支:抵挡、支撑。

  (12)将兵:率兵。

  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①。军既相距②,卫鞅遗公子卬书曰③:“吾始与公子④,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⑤,乃相与会。盟已⑥,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⑦,因攻魏师⑧,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⑨,因去安邑⑩,徙都大梁(11),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12)!”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13),号曰商君。

  【注释】

  ①公子卬(音yǎng):魏国君的庶子,名卬,卫鞅的熟友。

  ②既:已。相距:拉开一段距离对阵。

  ③遗(音wèi):送。书:信。